熱門時事
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輝達 (NVDA-US)7/15 宣布,在獲得美國政府保證將會核發相關許可後,計劃恢復向中國銷售其 H20 圖形處理器 (GPU),並會推出了符合中國市場監管要求的新款型號。川普政府對 H2O 限制政策的意外轉變,對黃仁勳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最近他還表示,美國不必擔心中國軍方使用輝達晶片,因為北京不能依賴美國隨時可能限制的東西。
據《路透》報導,輝達 (NVDA-US) 在遭遇 4 月意外的出口禁令後,預計將恢復對中國的 AI 晶片銷售,也將因此收回數十億美元的收入。Stifel、Bernstein 和 William Blair 的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輝達今年下半年在中國的營收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到明年 1 月結束的 2026 財年,其在中國的營收將達到 200 億美元左右。這將比其 2025 年在中國約 170 億美元的銷售額有所成長。
Stifel 分析師 Ruben Roy 在消息公布後,將輝達的目標價從 180 美元上調至 202 美元。他預計,由於市場存在被壓抑的需求,中國客戶對 H20 晶片的「攝取速度可能會加快」。Roy 預測輝達在 2026 財年的中國收入將達到 195 億美元,其中包括第一季度的 H20 銷售額。然而,他也指出,輝達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取決於其合約製造商台積電 (TSM-US)(2330-TW) 的製造能力,目前產能「吃緊」。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預計,輝達在今年下半年從中國獲得的收入將在 100 億至 150 億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全年總收入可能達到 155 億至 205 億美元。
中國是輝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僅次於美國、新加坡和台灣。在 2025 財年,中國占輝達 AI 晶片收入的 13%。然而,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估計,由於晶片走私的存在,中國公司實際代表了輝達 25% 至 40% 的終端客戶。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估計中國 AI 市場價值 500 億美元。輝達和分析師們認為,收緊 AI 晶片的貿易規則並不會阻止中國發展其 AI。相反,他們指出,出口禁令反而會為競爭對手提供發展空間。Rasgon 寫道:「除了收入 / 盈利復甦之外,我們很高興看到輝達至少能夠在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競爭,因為這限制了更多結構性風險的可能性」。
黃仁勳在白宮找到的「神隊友」是誰? 《紐時》揭H20從禁售到解禁的幕後功臣
《紐約時報》周四(17 日)報導,輝達 (NVDA-US) 重新獲准對中出口 AI 晶片,關鍵推手是白宮 AI 顧問 David Sacks,這位矽谷老將成為黃仁勳在政府內部最重要的盟友。
川普政府 4 月警告將禁售輝達在中國的最後一款 AI 晶片 H20。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邀請黃仁勳到海湖莊園會面,黃仁勳在晚宴中力勸川普取消禁令。黃仁勳強調 H20 性能遠低於其他市場版本,禁售只會讓中國競爭對手受益。但政府官員認為他低估了 H20 能力,兩周後仍正式禁售。
David Sacks 成關鍵盟友
但 David Sacks 對黃仁勳的中國立場較其他官員更有共鳴。這位長期矽谷投資人不喜歡拜登政府控制全球 AI 晶片銷售的規定,也質疑華府「對外銷售 AI 晶片對美國有害」的共識。
黃仁勳開始定期與 Sacks 及負責 AI 事務的 Sriram Krishnan 溝通。當華為宣布推出性能可媲美美國產品的新 AI 系統 CloudMatrix 384 後,黃仁勳對華為的擔憂開始引起 Sacks 共鳴。
建立「美國技術棧」論述
隨後幾周,Sacks 協助拆除拜登政府對輝達向全球各國銷售晶片數量設限的規定。這為 Sacks 幫助輝達向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銷售晶片鋪路。5 月,黃仁勳與川普一同前往中東。Sacks 作為黃仁勳的盟友,協商達成每年向阿聯提供數十萬顆最先進晶片的重大交易,以建設全球最大資料中心之一。
在銷售過程中,Sacks 和黃仁勳開始推進相同論述:要贏得 AI 競賽,美國政府應鼓勵各國購買美國技術,而非給他們理由購買類似的中國技術。
上周,黃仁勳重返華府與川普在白宮會面,他強調,世界各國應被鼓勵在美國晶片和軟體基礎上發展 AI 技術,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Sacks 則坐在一旁表示支持。幾天後,美國同意輝達晶片恢復出口中國市場。盧特尼克向《CNBC》表示,批准與中美貿易談判有關,中國最近同意向美企供應稀土磁鐵,構想是向中國企業銷售輝達第四好的晶片,讓「他們對美國技術棧上癮」。
數天後,黃仁勳前往北京召開記者會,告訴客戶這個好消息。面對記者詢問他對川普決定的影響力時,黃仁勳低調回應:「我不認為我改變了他的想法,我的工作就是向總統說明我很了解的事情,也就是科技產業、人工智慧,以及 AI 在全球的發展。」
傳川普將推AI行動計畫 擬加快輝達等晶片出口 打擊「覺醒AI」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於下週正式宣布一項全面性的人工智慧 (AI) 行動計畫,旨在推動美國 AI 產業全球領先地位,並透過強化出口政策、加速基礎設施審批流程及減少監管負擔,擴大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根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此項政策藍圖將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形式發布,涵蓋科技、半導體、能源與資料中心等產業。川普政府強調,本計畫不僅是政策方向的調整,更是美國在與中國進行 AI 競爭中的戰略布局。
推動美國晶片與 AI 工具出口
AI 行動計畫其中一項重點,為指示美國政府機構積極利用美國進出口銀行 (U.S. Export-Import Bank) 等組織,加強對美國晶片與 AI 技術的出口支持。此舉意在確保與美國關係友好的國家優先採用基於美國技術的 AI 系統,鞏固美國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據悉,白宮 AI 政策顧問 David Sacks 與 Sriram Krishnan 已推動加快高效能 AI 晶片 (包括輝達產品) 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出口,展現此政策方向已開始實質運作。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言人 Victoria LaCivita 表示:「這項 AI 行動計畫將提供一份明確、有力且可實施的聯邦政策路線圖。我們預計很快就會對外公布。」
資料中心建設審批加速
AI 發展高度仰賴算力基礎設施,川普政府也將資料中心視為國家戰略資產。該行動計畫預計簡化資料中心的建設審批流程,並著手處理其高耗能特性所需的能源保障問題。近期川普與官員在匹茲堡對總額逾 900 億美元的相關投資表達支持,顯示政府將積極配合私部門擴大建設與供電規模。
7 月 15 日,川普於賓州能源與創新高峰會宣布,20 家美國大型科技與能源企業將對該州投資高達 920 億美元,涵蓋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AI 技術與人才訓練。此舉被視為將賓州打造為全美 AI 與能源創新核心之一。
行動計畫聚焦「輕監管」與產業友善
根據媒體取得的 20 頁政策草案,該計畫將傳達川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對 AI 發展的整體願景,包括支持創新、減少合規負擔與鼓勵民間參與。計畫將包含徵求產業意見的請求文件及初步指導原則,但內容將刻意避開如 AI 版權歸屬、模型透明度等具爭議議題,凸顯其「輕監管」與「親企業」立場。
知情人士指出,這種策略旨在避免過度干預創新,同時為企業營造相對寬鬆的法規環境。不過,也可能讓產業內某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持續擴大。
打擊「覺醒 AI」
白宮正準備發布行政命令,針對被視為過度「覺醒」(Woke) 的人工智慧模型,要求獲得聯邦合約的 AI 公司須保持政治中立與無偏見。
該命令由 Sacks 與 Krishnan 主導,被視為川普對抗 AI 自由派傾向的重要工具,近年如 Google Gemini 等 AI 助理出現的「種族錯置」圖像與敏感回答引發保守派不滿。
此舉是川普政府對多元共融政策 (DEI) 倡議的最新反制行動,可能對科技公司與其模型設計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眾議院於7/17 通過三項關鍵加密貨幣法案,為穩定幣與數位資產建立聯邦監管架構,標誌著美國加密產業監管邁入新里程碑。其中備受矚目的《GENIUS 法案》將交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其他兩項法案則將交由參議院審議。
《GENIUS 法案》以 308 票對 122 票通過,首次建立美國發行與管理美元掛鉤穩定幣的法規制度。此法案為川普總統力推之政策,旨在實現其「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資本」的目標。根據法案內容,美國企業未來將可在明確規範下發行穩定幣,發行商需持有現金或美債作為準備,接受審計並公開持倉與兌換流程,確保代幣可按面值兌換,惟不得支付利息。資產規模超過百億美元的發行商將由聯準會與貨幣監理署 (OCC) 監管,較小型業者則由各州負責。
法案另禁止國會議員及其家屬從穩定幣中獲利,但但對總統及其家屬的例外情況,引發了爭議。此項排除條款曾引發民主黨議員批評,導致法案在春季進展一度受阻。
除《GENIUS 法案》外,眾院亦通過《CBDC 反監控國家法案》與《CLARITY 法案》,前者禁止發行央行數位貨幣,後者則界定由 SEC 或 CFTC 分別監管除穩定幣以外的數位資產。兩法目前尚待參議院審議。
三項關鍵加密貨幣法案
- 《GENIUS 法案》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
- 《CLARITY 法案》明確監管權限
- 《CBDC 反監控國家法案》捍衛財務隱私
此次立法獲加密產業廣泛支持,被稱為「加密週」的國會行程也促使加密貨幣和相關概念股上揚,以太幣、SOL、ADA與區塊鏈基礎建設相關的加密貨幣更是獲得機構資金追捧而大漲。
加密貨幣政策之外,川普亦積極參與市場布局,近期與其子共同創辦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已與 BitGo 合作推出美元掛鉤穩定幣「USD1」。外界普遍認為政策與市場行動將相互推動,擴大全球穩定幣市場版圖。
金融業界也釋出正面訊號。摩根大通 (JPM) 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與花旗集團 (Citigroup) 執行長佛瑞塞 (Jane Fraser) 均表示將投入穩定幣領域。戴蒙強調,為保持在支付領域競爭力,摩根大通計畫同時推動自家「存款代幣」(JPMD) 與穩定幣方案。零售巨頭亞馬遜 (Amazon) 與沃爾瑪 (Walmart) 也據傳正在評估進軍穩定幣市場,顯示傳統企業對數位支付轉型的興趣日益濃厚。
外界稱此為布列敦森林會議2.0 將掀起新一波金融大革命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用來降低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的價格波動。2014 年,Tether(USDT)首度發行,率先實現與美元 1:1 錨定機制,解決市場波動問題。穩定幣的角色已超越加密市場的計價工具,成為連結 Web3.0 與傳統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5 年 5 月,美國參議院通過《GENIUS 法案》,為全球穩定幣立下三大核心監管原則:
1. 儲備透明化:要求穩定幣發行方必須持有等值的美元或美債,並定期公開審計報告。
2. 發行牌照化:發行人需獲得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核准,確保用戶權益。
3. 美元化標準:境外穩定幣若進入美國市場,也必須符合相同規範,鞏固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
此法案有望促進穩定幣合法化,進一步加深華爾街與區塊鏈資產的整合,擴大美元在全球數位金融中的影響力。
川普與范斯戰略佈局!美元掛鉤穩定幣成美債危機新解套?
5月底在全球最大比特幣大會「Bitcoin 2025」於拉斯維加斯盛大舉行之際,最受矚目的焦點卻非比特幣本身,而是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Stablecoin)。這類數位資產正迅速影響美國金融與政治格局,吸引大量投資人、政策制定者與新興選民關注。美國副總統 JD 范斯(JD Vance) 成為首位出席比特幣大會的現任副總統,他在超過 3.5 萬名與會者面前發表演說表示:穩定幣不會威脅美元地位,反而能強化美國經濟影響力。他表示:「本屆政府並不認為穩定幣會威脅美元的完整性,我們將其視為我們經濟實力的倍增器。」「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將成為我們經濟實力的乘數。」
這一言論不僅震動金融市場,也象徵著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政策態度的根本轉向,為穩定幣與比特幣注入前所未有的政治正當性,並試圖讓加密貨幣成為「國家級新戰略武器」。
加密貨幣政策大轉彎:從敵視到擁抱,比特幣成為美國政治資產
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旗下的「川普媒體與技術集團」宣布計畫籌集 25 億美元,用於購買比特幣並建立數位資產儲備。這項措施雖引發短暫股價波動,但明確傳遞出一項訊號:川普家族與數位貨幣的深度綁定,已從 NFT、迷因幣、挖礦公司,延伸至數位支付系統甚至美元穩定幣。
這與美國過去幾年對加密貨幣的保守乃至敵對態度形成鮮明對比。近年來,比特幣不再只是投資工具,而是川普與范斯眼中的「戰略資產」。
美國總統川普3月2日宣布將建立包括比特幣 (BTC-US)、以太幣 (ETH-US)、瑞波幣 (XRP-US)、Solana 和艾達幣 (ADA-US) 在內的加密貨幣戰略儲備,幣圈多頭歡呼,所有相關資產聞訊暴漲。
國債壓力下的金融對策:穩定幣被視為美元的「新生命線」
副總統范斯「穩定幣將成為美國經濟實力的乘數」的發言正值美國國債總額逼近 40 兆美元、美元信用遭遇國內外挑戰之際。在此背景下,穩定幣成為美元的潛在「補血管道」。透過區塊鏈支付系統,美元得以更有效率、低成本流通,進而在全球維持主導地位。
這使穩定幣不再只是區塊鏈技術的延伸,而是「數位美元霸權」的延續,成為面對債務危機與金融地緣競爭的美國國家級對策。
白宮數位資產委員會負責人 Bo Hines 表示,穩定幣若成功整合進美國金融體系,可釋出數兆美元潛在美債需求,進一步穩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他說:「我們正在簡化支付流程,以確保美元在未來幾十年的全球主導地位。」
根據 Coingecko 數據,穩定幣總市值突破 2500 億美元,24 小時交易量觸及 612 億美元。 USDT 市值超 1,530 億美元位居第一,佔比約 61.2%,USDC 市值超 610 億美元位居第二。
白宮「AI 與加密沙皇」David Sacks 5/21 在《CNBC》節目「Closing Bell Overtime」上表示,《2025 年美國穩定幣創新指導與建立法案》(GENIUS Act)將在「國會兩黨大力支持」下獲得通過,並聲稱這項立法可釋放對美債的需求。
白宮加密沙皇:穩定幣立法將釋放美債需求 規模達數兆美元
Sacks 說:「我們已經擁有超過 2000 億美元的穩定幣,只是未受到監管。若我們為此提供法律明確性和法律框架,我認為我們幾乎可在一夜之間非常迅速地創造數兆美元對我們國債的需求。」
穩定幣背後反映的是美國試圖打造區塊鏈版的美元結算系統,其戰略目標包括:1. 擴張美元影響力:要求穩定幣儲備以美債或美元計價,將資金重新鎖回美國金融體系。
2. 強化美債需求:如 Tether 持有超過 1,200 億美元美債,位列全球第 19 大持有者。美國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預測,隨著法案通過,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從 2,000 億飆升至數兆美元,每年為美債市場帶來數千億新增需求,顯著緩解美國財政壓力。
3. 反制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貨幣:穩定幣提供中心化便利,成為美國對抗去中心化資產威脅的替代工具,以中心化的便利性和穩定性延緩去中心化貨幣的替代進程。
許多學者指出,美國此舉形同打造「布列敦森林體系 2.0」,試圖在鏈上重建全球金融霸權。
穩定幣與現實世界資產(RWA)的結合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是穩定幣應用的新興領域,透過將房地產、債券、股票等傳統資產上鍊,穩定幣提升了資產流動性和可近性。
穩定幣在 RWA 中的作用包括:
- 房地產投資:USDC 用於購買房地產代幣,提高資產可近性。
- 債券結算:穩定幣實現債券交易秒結算,效率大幅超越傳統系統。
- 流動性工具:穩定幣提供 RWA 交易流動性,吸引機構參與。
2024 年 RWA 市場規模已達 300 億美元,預估 2025 年成長至 500 億。美國與歐盟亦將推出相關監管架構,強化市場信心。
穩定幣在傳統支付市場的滲透
隨著企業與金融機構接受度提高,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電商結算的應用正快速擴大。2024 年,穩定幣佔全球跨境支付 10%,預估 2025 年將增至 15%,而其優勢在於低成本(轉帳費用僅傳統銀行 1/10)、高效率(秒級清算)與去貨幣兌換障礙。
但法規仍是發展關鍵:美國要求穩定幣發行者擁有銀行牌照,歐盟 MiCA 法案對儲備機制提出嚴格標準。2025 年全球監管協調將成穩定幣普及的關鍵節點。
2025 穩定幣展望:機會與挑戰並存
穩定幣正轉型為連結 Web3.0 與傳統金融的「雙向橋樑」,市場潛力巨大。然而,要邁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角色,仍須解決三個問題,包括:
- 儲備金透明度與審計機制不足
- 演算法穩定幣機制脆弱
- 各國監管政策差異與地緣政治風險
2025 年,穩定幣的命運將取決於技術創新、法規進展與現實資產整合程度。能否穩固其「穩定」地位,值得全球金融科技觀察者密切關注。

7/16 美方將對自印尼進口商品徵收19%關稅,較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32%大幅下調。美國商品進口至印尼則免徵關稅,美國企業亦將獲得「全面准入」印尼市場。
川普7/15表示,最快可能 7 月底加徵藥品關稅,半導體關稅也很快就要出爐,暗示這兩種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可能與預定 8 月 1 日實施的對等關稅同時實施。
同時,川普 15 日也宣布,他計劃對包括非洲與加勒比地區在內的較小國家商品徵收超過 10% 的關稅。川普表示:「我們大概會為他們全部設定一個統一的關稅,可能會是略高於 10% 的稅率。」適用於來自至少 100 個國家的商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進一步指出,此次措施將針對與美國貿易額相對較小的非洲與加勒比國家,對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影響有限。
7/12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函,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美國將對墨西哥和歐盟輸美產品徵收 30% 關稅。
川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許會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美歐貿易關係,並得出結論,即美國必須擺脫由歐盟關稅、非關稅政策和貿易壁壘造成的長期、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川普在信中向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川普說:「不幸的是,我們的關係遠非互惠互利。」
川普放話,歐盟必須向美國提供完全開放的市場准入,且不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說:「無論你們選擇提高多少關稅,我方將在 30% 基礎上再加收同樣關稅。」近日川普先後致信 20 多個國家領袖,稱將從 8 月 1 日起對這些國家徵收新關稅。
更早之前,川普於7/9 再公布新一輪關稅通知,針對多個貿易夥伴列出即將實施的關稅稅率,作為施壓各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手段。不過,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在名單之中。
這批通知函寄往菲律賓、斯里蘭卡、汶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伊拉克、摩爾多瓦和巴西,關稅稅率介於 20% 至 50%,預定自 8 月 1 日起生效。如同7/7公布的第一波通知函,這些最新的關稅大致符合川普 4 月威脅的稅率,少數國家略有調降。截至目前,共有 22 國收到關稅通知,包括美國重要盟友日本與南韓,以及印尼、孟加拉與泰國等。以下為完整名單與稅率:
- 斯里蘭卡:30%
- 利比亞:30%
- 伊拉克:30%
- 阿爾及利亞:30%
- 菲律賓:20%
- 汶萊:25%
- 摩爾多瓦:25%
- 緬甸:40%
- 寮國:40%
- 柬埔寨:36%
- 泰國:36%
- 孟加拉:35%
- 塞爾維亞:35%
- 印尼:32%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
- 南非:30%
- 日本:25%
- 哈薩克:25%
- 馬來西亞:25%
- 南韓:25%
- 突尼西亞:25%
- 巴西:50%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並威脅將對銅品項課徵 50% 關稅,對藥品與晶片也有可能加徵關稅。:
日本、韓國、哈薩克、馬來西亞、突尼西亞:25%
波黑、南非:30%
印尼:32%
孟加拉、塞爾維亞:35%
柬埔寨、泰國:36%
寮國、緬甸:40%
川普:若提高對美關稅,將追加同等幅度
特朗普當天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發佈他寫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準。 ”
川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川普寫道:「如你所知,如果日本(韓國)或貴國境內的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我們將不會徵收關稅,事實上,我們將盡一切可能快速、專業、常規地予以批准——換句話說,只需幾周時間。 ”
川普表示,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作出改變。 此項關稅將獨立於各類行業性關稅。 此外,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該關稅的做法,也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川普稱,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的公司無需繳納此項關稅。 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延長最後期限 美官員頻頻施壓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在內的美方高官頻繁表態,一方面施壓貿易物件加快談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達成協定的國家可選擇延長談判截止期限。
貝森特6日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川普本周將向貿易對象發送信函,告知美方計劃徵收的關稅稅率。 對於在8月1日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水準。
貝森特當時拒絕向媒體證實8月1日是否為最新截止日期,稱“如果你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動吧”。

輝達 (NVDA-US)7/15 宣布,在獲得美國政府保證將會核發相關許可後,計劃恢復向中國銷售其 H20 圖形處理器 (GPU),並會推出了符合中國市場監管要求的新款型號。川普政府對 H2O 限制政策的意外轉變,對黃仁勳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最近他還表示,美國不必擔心中國軍方使用輝達晶片,因為北京不能依賴美國隨時可能限制的東西。
據《路透》報導,輝達 (NVDA-US) 在遭遇 4 月意外的出口禁令後,預計將恢復對中國的 AI 晶片銷售,也將因此收回數十億美元的收入。Stifel、Bernstein 和 William Blair 的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輝達今年下半年在中國的營收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到明年 1 月結束的 2026 財年,其在中國的營收將達到 200 億美元左右。這將比其 2025 年在中國約 170 億美元的銷售額有所成長。
Stifel 分析師 Ruben Roy 在消息公布後,將輝達的目標價從 180 美元上調至 202 美元。他預計,由於市場存在被壓抑的需求,中國客戶對 H20 晶片的「攝取速度可能會加快」。Roy 預測輝達在 2026 財年的中國收入將達到 195 億美元,其中包括第一季度的 H20 銷售額。然而,他也指出,輝達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取決於其合約製造商台積電 (TSM-US)(2330-TW) 的製造能力,目前產能「吃緊」。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預計,輝達在今年下半年從中國獲得的收入將在 100 億至 150 億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全年總收入可能達到 155 億至 205 億美元。
中國是輝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僅次於美國、新加坡和台灣。在 2025 財年,中國占輝達 AI 晶片收入的 13%。然而,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估計,由於晶片走私的存在,中國公司實際代表了輝達 25% 至 40% 的終端客戶。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估計中國 AI 市場價值 500 億美元。輝達和分析師們認為,收緊 AI 晶片的貿易規則並不會阻止中國發展其 AI。相反,他們指出,出口禁令反而會為競爭對手提供發展空間。Rasgon 寫道:「除了收入 / 盈利復甦之外,我們很高興看到輝達至少能夠在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競爭,因為這限制了更多結構性風險的可能性」。
黃仁勳在白宮找到的「神隊友」是誰? 《紐時》揭H20從禁售到解禁的幕後功臣
《紐約時報》周四(17 日)報導,輝達 (NVDA-US) 重新獲准對中出口 AI 晶片,關鍵推手是白宮 AI 顧問 David Sacks,這位矽谷老將成為黃仁勳在政府內部最重要的盟友。
川普政府 4 月警告將禁售輝達在中國的最後一款 AI 晶片 H20。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邀請黃仁勳到海湖莊園會面,黃仁勳在晚宴中力勸川普取消禁令。黃仁勳強調 H20 性能遠低於其他市場版本,禁售只會讓中國競爭對手受益。但政府官員認為他低估了 H20 能力,兩周後仍正式禁售。
David Sacks 成關鍵盟友
但 David Sacks 對黃仁勳的中國立場較其他官員更有共鳴。這位長期矽谷投資人不喜歡拜登政府控制全球 AI 晶片銷售的規定,也質疑華府「對外銷售 AI 晶片對美國有害」的共識。
黃仁勳開始定期與 Sacks 及負責 AI 事務的 Sriram Krishnan 溝通。當華為宣布推出性能可媲美美國產品的新 AI 系統 CloudMatrix 384 後,黃仁勳對華為的擔憂開始引起 Sacks 共鳴。
建立「美國技術棧」論述
隨後幾周,Sacks 協助拆除拜登政府對輝達向全球各國銷售晶片數量設限的規定。這為 Sacks 幫助輝達向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銷售晶片鋪路。5 月,黃仁勳與川普一同前往中東。Sacks 作為黃仁勳的盟友,協商達成每年向阿聯提供數十萬顆最先進晶片的重大交易,以建設全球最大資料中心之一。
在銷售過程中,Sacks 和黃仁勳開始推進相同論述:要贏得 AI 競賽,美國政府應鼓勵各國購買美國技術,而非給他們理由購買類似的中國技術。
上周,黃仁勳重返華府與川普在白宮會面,他強調,世界各國應被鼓勵在美國晶片和軟體基礎上發展 AI 技術,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Sacks 則坐在一旁表示支持。幾天後,美國同意輝達晶片恢復出口中國市場。盧特尼克向《CNBC》表示,批准與中美貿易談判有關,中國最近同意向美企供應稀土磁鐵,構想是向中國企業銷售輝達第四好的晶片,讓「他們對美國技術棧上癮」。
數天後,黃仁勳前往北京召開記者會,告訴客戶這個好消息。面對記者詢問他對川普決定的影響力時,黃仁勳低調回應:「我不認為我改變了他的想法,我的工作就是向總統說明我很了解的事情,也就是科技產業、人工智慧,以及 AI 在全球的發展。」
傳川普將推AI行動計畫 擬加快輝達等晶片出口 打擊「覺醒AI」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於下週正式宣布一項全面性的人工智慧 (AI) 行動計畫,旨在推動美國 AI 產業全球領先地位,並透過強化出口政策、加速基礎設施審批流程及減少監管負擔,擴大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根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此項政策藍圖將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形式發布,涵蓋科技、半導體、能源與資料中心等產業。川普政府強調,本計畫不僅是政策方向的調整,更是美國在與中國進行 AI 競爭中的戰略布局。
推動美國晶片與 AI 工具出口
AI 行動計畫其中一項重點,為指示美國政府機構積極利用美國進出口銀行 (U.S. Export-Import Bank) 等組織,加強對美國晶片與 AI 技術的出口支持。此舉意在確保與美國關係友好的國家優先採用基於美國技術的 AI 系統,鞏固美國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據悉,白宮 AI 政策顧問 David Sacks 與 Sriram Krishnan 已推動加快高效能 AI 晶片 (包括輝達產品) 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出口,展現此政策方向已開始實質運作。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言人 Victoria LaCivita 表示:「這項 AI 行動計畫將提供一份明確、有力且可實施的聯邦政策路線圖。我們預計很快就會對外公布。」
資料中心建設審批加速
AI 發展高度仰賴算力基礎設施,川普政府也將資料中心視為國家戰略資產。該行動計畫預計簡化資料中心的建設審批流程,並著手處理其高耗能特性所需的能源保障問題。近期川普與官員在匹茲堡對總額逾 900 億美元的相關投資表達支持,顯示政府將積極配合私部門擴大建設與供電規模。
7 月 15 日,川普於賓州能源與創新高峰會宣布,20 家美國大型科技與能源企業將對該州投資高達 920 億美元,涵蓋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AI 技術與人才訓練。此舉被視為將賓州打造為全美 AI 與能源創新核心之一。
行動計畫聚焦「輕監管」與產業友善
根據媒體取得的 20 頁政策草案,該計畫將傳達川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對 AI 發展的整體願景,包括支持創新、減少合規負擔與鼓勵民間參與。計畫將包含徵求產業意見的請求文件及初步指導原則,但內容將刻意避開如 AI 版權歸屬、模型透明度等具爭議議題,凸顯其「輕監管」與「親企業」立場。
知情人士指出,這種策略旨在避免過度干預創新,同時為企業營造相對寬鬆的法規環境。不過,也可能讓產業內某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持續擴大。
打擊「覺醒 AI」
白宮正準備發布行政命令,針對被視為過度「覺醒」(Woke) 的人工智慧模型,要求獲得聯邦合約的 AI 公司須保持政治中立與無偏見。
該命令由 Sacks 與 Krishnan 主導,被視為川普對抗 AI 自由派傾向的重要工具,近年如 Google Gemini 等 AI 助理出現的「種族錯置」圖像與敏感回答引發保守派不滿。
此舉是川普政府對多元共融政策 (DEI) 倡議的最新反制行動,可能對科技公司與其模型設計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眾議院於7/17 通過三項關鍵加密貨幣法案,為穩定幣與數位資產建立聯邦監管架構,標誌著美國加密產業監管邁入新里程碑。其中備受矚目的《GENIUS 法案》將交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其他兩項法案則將交由參議院審議。
《GENIUS 法案》以 308 票對 122 票通過,首次建立美國發行與管理美元掛鉤穩定幣的法規制度。此法案為川普總統力推之政策,旨在實現其「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資本」的目標。根據法案內容,美國企業未來將可在明確規範下發行穩定幣,發行商需持有現金或美債作為準備,接受審計並公開持倉與兌換流程,確保代幣可按面值兌換,惟不得支付利息。資產規模超過百億美元的發行商將由聯準會與貨幣監理署 (OCC) 監管,較小型業者則由各州負責。
法案另禁止國會議員及其家屬從穩定幣中獲利,但但對總統及其家屬的例外情況,引發了爭議。此項排除條款曾引發民主黨議員批評,導致法案在春季進展一度受阻。
除《GENIUS 法案》外,眾院亦通過《CBDC 反監控國家法案》與《CLARITY 法案》,前者禁止發行央行數位貨幣,後者則界定由 SEC 或 CFTC 分別監管除穩定幣以外的數位資產。兩法目前尚待參議院審議。
三項關鍵加密貨幣法案
- 《GENIUS 法案》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
- 《CLARITY 法案》明確監管權限
- 《CBDC 反監控國家法案》捍衛財務隱私
此次立法獲加密產業廣泛支持,被稱為「加密週」的國會行程也促使加密貨幣和相關概念股上揚,以太幣、SOL、ADA與區塊鏈基礎建設相關的加密貨幣更是獲得機構資金追捧而大漲。
加密貨幣政策之外,川普亦積極參與市場布局,近期與其子共同創辦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已與 BitGo 合作推出美元掛鉤穩定幣「USD1」。外界普遍認為政策與市場行動將相互推動,擴大全球穩定幣市場版圖。
金融業界也釋出正面訊號。摩根大通 (JPM) 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與花旗集團 (Citigroup) 執行長佛瑞塞 (Jane Fraser) 均表示將投入穩定幣領域。戴蒙強調,為保持在支付領域競爭力,摩根大通計畫同時推動自家「存款代幣」(JPMD) 與穩定幣方案。零售巨頭亞馬遜 (Amazon) 與沃爾瑪 (Walmart) 也據傳正在評估進軍穩定幣市場,顯示傳統企業對數位支付轉型的興趣日益濃厚。
外界稱此為布列敦森林會議2.0 將掀起新一波金融大革命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用來降低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的價格波動。2014 年,Tether(USDT)首度發行,率先實現與美元 1:1 錨定機制,解決市場波動問題。穩定幣的角色已超越加密市場的計價工具,成為連結 Web3.0 與傳統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5 年 5 月,美國參議院通過《GENIUS 法案》,為全球穩定幣立下三大核心監管原則:
1. 儲備透明化:要求穩定幣發行方必須持有等值的美元或美債,並定期公開審計報告。
2. 發行牌照化:發行人需獲得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核准,確保用戶權益。
3. 美元化標準:境外穩定幣若進入美國市場,也必須符合相同規範,鞏固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
此法案有望促進穩定幣合法化,進一步加深華爾街與區塊鏈資產的整合,擴大美元在全球數位金融中的影響力。
川普與范斯戰略佈局!美元掛鉤穩定幣成美債危機新解套?
5月底在全球最大比特幣大會「Bitcoin 2025」於拉斯維加斯盛大舉行之際,最受矚目的焦點卻非比特幣本身,而是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Stablecoin)。這類數位資產正迅速影響美國金融與政治格局,吸引大量投資人、政策制定者與新興選民關注。美國副總統 JD 范斯(JD Vance) 成為首位出席比特幣大會的現任副總統,他在超過 3.5 萬名與會者面前發表演說表示:穩定幣不會威脅美元地位,反而能強化美國經濟影響力。他表示:「本屆政府並不認為穩定幣會威脅美元的完整性,我們將其視為我們經濟實力的倍增器。」「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將成為我們經濟實力的乘數。」
這一言論不僅震動金融市場,也象徵著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政策態度的根本轉向,為穩定幣與比特幣注入前所未有的政治正當性,並試圖讓加密貨幣成為「國家級新戰略武器」。
加密貨幣政策大轉彎:從敵視到擁抱,比特幣成為美國政治資產
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旗下的「川普媒體與技術集團」宣布計畫籌集 25 億美元,用於購買比特幣並建立數位資產儲備。這項措施雖引發短暫股價波動,但明確傳遞出一項訊號:川普家族與數位貨幣的深度綁定,已從 NFT、迷因幣、挖礦公司,延伸至數位支付系統甚至美元穩定幣。
這與美國過去幾年對加密貨幣的保守乃至敵對態度形成鮮明對比。近年來,比特幣不再只是投資工具,而是川普與范斯眼中的「戰略資產」。
美國總統川普3月2日宣布將建立包括比特幣 (BTC-US)、以太幣 (ETH-US)、瑞波幣 (XRP-US)、Solana 和艾達幣 (ADA-US) 在內的加密貨幣戰略儲備,幣圈多頭歡呼,所有相關資產聞訊暴漲。
國債壓力下的金融對策:穩定幣被視為美元的「新生命線」
副總統范斯「穩定幣將成為美國經濟實力的乘數」的發言正值美國國債總額逼近 40 兆美元、美元信用遭遇國內外挑戰之際。在此背景下,穩定幣成為美元的潛在「補血管道」。透過區塊鏈支付系統,美元得以更有效率、低成本流通,進而在全球維持主導地位。
這使穩定幣不再只是區塊鏈技術的延伸,而是「數位美元霸權」的延續,成為面對債務危機與金融地緣競爭的美國國家級對策。
白宮數位資產委員會負責人 Bo Hines 表示,穩定幣若成功整合進美國金融體系,可釋出數兆美元潛在美債需求,進一步穩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他說:「我們正在簡化支付流程,以確保美元在未來幾十年的全球主導地位。」
根據 Coingecko 數據,穩定幣總市值突破 2500 億美元,24 小時交易量觸及 612 億美元。 USDT 市值超 1,530 億美元位居第一,佔比約 61.2%,USDC 市值超 610 億美元位居第二。
白宮「AI 與加密沙皇」David Sacks 5/21 在《CNBC》節目「Closing Bell Overtime」上表示,《2025 年美國穩定幣創新指導與建立法案》(GENIUS Act)將在「國會兩黨大力支持」下獲得通過,並聲稱這項立法可釋放對美債的需求。
白宮加密沙皇:穩定幣立法將釋放美債需求 規模達數兆美元
Sacks 說:「我們已經擁有超過 2000 億美元的穩定幣,只是未受到監管。若我們為此提供法律明確性和法律框架,我認為我們幾乎可在一夜之間非常迅速地創造數兆美元對我們國債的需求。」
穩定幣背後反映的是美國試圖打造區塊鏈版的美元結算系統,其戰略目標包括:1. 擴張美元影響力:要求穩定幣儲備以美債或美元計價,將資金重新鎖回美國金融體系。
2. 強化美債需求:如 Tether 持有超過 1,200 億美元美債,位列全球第 19 大持有者。美國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預測,隨著法案通過,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從 2,000 億飆升至數兆美元,每年為美債市場帶來數千億新增需求,顯著緩解美國財政壓力。
3. 反制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貨幣:穩定幣提供中心化便利,成為美國對抗去中心化資產威脅的替代工具,以中心化的便利性和穩定性延緩去中心化貨幣的替代進程。
許多學者指出,美國此舉形同打造「布列敦森林體系 2.0」,試圖在鏈上重建全球金融霸權。
穩定幣與現實世界資產(RWA)的結合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是穩定幣應用的新興領域,透過將房地產、債券、股票等傳統資產上鍊,穩定幣提升了資產流動性和可近性。
穩定幣在 RWA 中的作用包括:
- 房地產投資:USDC 用於購買房地產代幣,提高資產可近性。
- 債券結算:穩定幣實現債券交易秒結算,效率大幅超越傳統系統。
- 流動性工具:穩定幣提供 RWA 交易流動性,吸引機構參與。
2024 年 RWA 市場規模已達 300 億美元,預估 2025 年成長至 500 億。美國與歐盟亦將推出相關監管架構,強化市場信心。
穩定幣在傳統支付市場的滲透
隨著企業與金融機構接受度提高,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電商結算的應用正快速擴大。2024 年,穩定幣佔全球跨境支付 10%,預估 2025 年將增至 15%,而其優勢在於低成本(轉帳費用僅傳統銀行 1/10)、高效率(秒級清算)與去貨幣兌換障礙。
但法規仍是發展關鍵:美國要求穩定幣發行者擁有銀行牌照,歐盟 MiCA 法案對儲備機制提出嚴格標準。2025 年全球監管協調將成穩定幣普及的關鍵節點。
2025 穩定幣展望:機會與挑戰並存
穩定幣正轉型為連結 Web3.0 與傳統金融的「雙向橋樑」,市場潛力巨大。然而,要邁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角色,仍須解決三個問題,包括:
- 儲備金透明度與審計機制不足
- 演算法穩定幣機制脆弱
- 各國監管政策差異與地緣政治風險
2025 年,穩定幣的命運將取決於技術創新、法規進展與現實資產整合程度。能否穩固其「穩定」地位,值得全球金融科技觀察者密切關注。

7/16 美方將對自印尼進口商品徵收19%關稅,較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32%大幅下調。美國商品進口至印尼則免徵關稅,美國企業亦將獲得「全面准入」印尼市場。
川普7/15表示,最快可能 7 月底加徵藥品關稅,半導體關稅也很快就要出爐,暗示這兩種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可能與預定 8 月 1 日實施的對等關稅同時實施。
同時,川普 15 日也宣布,他計劃對包括非洲與加勒比地區在內的較小國家商品徵收超過 10% 的關稅。川普表示:「我們大概會為他們全部設定一個統一的關稅,可能會是略高於 10% 的稅率。」適用於來自至少 100 個國家的商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進一步指出,此次措施將針對與美國貿易額相對較小的非洲與加勒比國家,對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影響有限。
7/12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函,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美國將對墨西哥和歐盟輸美產品徵收 30% 關稅。
川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許會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美歐貿易關係,並得出結論,即美國必須擺脫由歐盟關稅、非關稅政策和貿易壁壘造成的長期、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川普在信中向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川普說:「不幸的是,我們的關係遠非互惠互利。」
川普放話,歐盟必須向美國提供完全開放的市場准入,且不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說:「無論你們選擇提高多少關稅,我方將在 30% 基礎上再加收同樣關稅。」近日川普先後致信 20 多個國家領袖,稱將從 8 月 1 日起對這些國家徵收新關稅。
更早之前,川普於7/9 再公布新一輪關稅通知,針對多個貿易夥伴列出即將實施的關稅稅率,作為施壓各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手段。不過,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在名單之中。
這批通知函寄往菲律賓、斯里蘭卡、汶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伊拉克、摩爾多瓦和巴西,關稅稅率介於 20% 至 50%,預定自 8 月 1 日起生效。如同7/7公布的第一波通知函,這些最新的關稅大致符合川普 4 月威脅的稅率,少數國家略有調降。截至目前,共有 22 國收到關稅通知,包括美國重要盟友日本與南韓,以及印尼、孟加拉與泰國等。以下為完整名單與稅率:
- 斯里蘭卡:30%
- 利比亞:30%
- 伊拉克:30%
- 阿爾及利亞:30%
- 菲律賓:20%
- 汶萊:25%
- 摩爾多瓦:25%
- 緬甸:40%
- 寮國:40%
- 柬埔寨:36%
- 泰國:36%
- 孟加拉:35%
- 塞爾維亞:35%
- 印尼:32%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
- 南非:30%
- 日本:25%
- 哈薩克:25%
- 馬來西亞:25%
- 南韓:25%
- 突尼西亞:25%
- 巴西:50%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並威脅將對銅品項課徵 50% 關稅,對藥品與晶片也有可能加徵關稅。:
日本、韓國、哈薩克、馬來西亞、突尼西亞:25%
波黑、南非:30%
印尼:32%
孟加拉、塞爾維亞:35%
柬埔寨、泰國:36%
寮國、緬甸:40%
川普:若提高對美關稅,將追加同等幅度
特朗普當天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發佈他寫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準。 ”
川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川普寫道:「如你所知,如果日本(韓國)或貴國境內的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我們將不會徵收關稅,事實上,我們將盡一切可能快速、專業、常規地予以批准——換句話說,只需幾周時間。 ”
川普表示,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作出改變。 此項關稅將獨立於各類行業性關稅。 此外,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該關稅的做法,也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川普稱,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的公司無需繳納此項關稅。 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延長最後期限 美官員頻頻施壓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在內的美方高官頻繁表態,一方面施壓貿易物件加快談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達成協定的國家可選擇延長談判截止期限。
貝森特6日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川普本周將向貿易對象發送信函,告知美方計劃徵收的關稅稅率。 對於在8月1日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水準。
貝森特當時拒絕向媒體證實8月1日是否為最新截止日期,稱“如果你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動吧”。

輝達 (NVDA-US)7/15 宣布,在獲得美國政府保證將會核發相關許可後,計劃恢復向中國銷售其 H20 圖形處理器 (GPU),並會推出了符合中國市場監管要求的新款型號。川普政府對 H2O 限制政策的意外轉變,對黃仁勳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最近他還表示,美國不必擔心中國軍方使用輝達晶片,因為北京不能依賴美國隨時可能限制的東西。
據《路透》報導,輝達 (NVDA-US) 在遭遇 4 月意外的出口禁令後,預計將恢復對中國的 AI 晶片銷售,也將因此收回數十億美元的收入。Stifel、Bernstein 和 William Blair 的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輝達今年下半年在中國的營收可能高達 150 億美元,到明年 1 月結束的 2026 財年,其在中國的營收將達到 200 億美元左右。這將比其 2025 年在中國約 170 億美元的銷售額有所成長。
Stifel 分析師 Ruben Roy 在消息公布後,將輝達的目標價從 180 美元上調至 202 美元。他預計,由於市場存在被壓抑的需求,中國客戶對 H20 晶片的「攝取速度可能會加快」。Roy 預測輝達在 2026 財年的中國收入將達到 195 億美元,其中包括第一季度的 H20 銷售額。然而,他也指出,輝達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取決於其合約製造商台積電 (TSM-US)(2330-TW) 的製造能力,目前產能「吃緊」。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預計,輝達在今年下半年從中國獲得的收入將在 100 億至 150 億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全年總收入可能達到 155 億至 205 億美元。
中國是輝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僅次於美國、新加坡和台灣。在 2025 財年,中國占輝達 AI 晶片收入的 13%。然而,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估計,由於晶片走私的存在,中國公司實際代表了輝達 25% 至 40% 的終端客戶。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估計中國 AI 市場價值 500 億美元。輝達和分析師們認為,收緊 AI 晶片的貿易規則並不會阻止中國發展其 AI。相反,他們指出,出口禁令反而會為競爭對手提供發展空間。Rasgon 寫道:「除了收入 / 盈利復甦之外,我們很高興看到輝達至少能夠在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競爭,因為這限制了更多結構性風險的可能性」。
黃仁勳在白宮找到的「神隊友」是誰? 《紐時》揭H20從禁售到解禁的幕後功臣
《紐約時報》周四(17 日)報導,輝達 (NVDA-US) 重新獲准對中出口 AI 晶片,關鍵推手是白宮 AI 顧問 David Sacks,這位矽谷老將成為黃仁勳在政府內部最重要的盟友。
川普政府 4 月警告將禁售輝達在中國的最後一款 AI 晶片 H20。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邀請黃仁勳到海湖莊園會面,黃仁勳在晚宴中力勸川普取消禁令。黃仁勳強調 H20 性能遠低於其他市場版本,禁售只會讓中國競爭對手受益。但政府官員認為他低估了 H20 能力,兩周後仍正式禁售。
David Sacks 成關鍵盟友
但 David Sacks 對黃仁勳的中國立場較其他官員更有共鳴。這位長期矽谷投資人不喜歡拜登政府控制全球 AI 晶片銷售的規定,也質疑華府「對外銷售 AI 晶片對美國有害」的共識。
黃仁勳開始定期與 Sacks 及負責 AI 事務的 Sriram Krishnan 溝通。當華為宣布推出性能可媲美美國產品的新 AI 系統 CloudMatrix 384 後,黃仁勳對華為的擔憂開始引起 Sacks 共鳴。
建立「美國技術棧」論述
隨後幾周,Sacks 協助拆除拜登政府對輝達向全球各國銷售晶片數量設限的規定。這為 Sacks 幫助輝達向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銷售晶片鋪路。5 月,黃仁勳與川普一同前往中東。Sacks 作為黃仁勳的盟友,協商達成每年向阿聯提供數十萬顆最先進晶片的重大交易,以建設全球最大資料中心之一。
在銷售過程中,Sacks 和黃仁勳開始推進相同論述:要贏得 AI 競賽,美國政府應鼓勵各國購買美國技術,而非給他們理由購買類似的中國技術。
上周,黃仁勳重返華府與川普在白宮會面,他強調,世界各國應被鼓勵在美國晶片和軟體基礎上發展 AI 技術,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Sacks 則坐在一旁表示支持。幾天後,美國同意輝達晶片恢復出口中國市場。盧特尼克向《CNBC》表示,批准與中美貿易談判有關,中國最近同意向美企供應稀土磁鐵,構想是向中國企業銷售輝達第四好的晶片,讓「他們對美國技術棧上癮」。
數天後,黃仁勳前往北京召開記者會,告訴客戶這個好消息。面對記者詢問他對川普決定的影響力時,黃仁勳低調回應:「我不認為我改變了他的想法,我的工作就是向總統說明我很了解的事情,也就是科技產業、人工智慧,以及 AI 在全球的發展。」
傳川普將推AI行動計畫 擬加快輝達等晶片出口 打擊「覺醒AI」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於下週正式宣布一項全面性的人工智慧 (AI) 行動計畫,旨在推動美國 AI 產業全球領先地位,並透過強化出口政策、加速基礎設施審批流程及減少監管負擔,擴大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根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此項政策藍圖將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形式發布,涵蓋科技、半導體、能源與資料中心等產業。川普政府強調,本計畫不僅是政策方向的調整,更是美國在與中國進行 AI 競爭中的戰略布局。
推動美國晶片與 AI 工具出口
AI 行動計畫其中一項重點,為指示美國政府機構積極利用美國進出口銀行 (U.S. Export-Import Bank) 等組織,加強對美國晶片與 AI 技術的出口支持。此舉意在確保與美國關係友好的國家優先採用基於美國技術的 AI 系統,鞏固美國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據悉,白宮 AI 政策顧問 David Sacks 與 Sriram Krishnan 已推動加快高效能 AI 晶片 (包括輝達產品) 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出口,展現此政策方向已開始實質運作。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言人 Victoria LaCivita 表示:「這項 AI 行動計畫將提供一份明確、有力且可實施的聯邦政策路線圖。我們預計很快就會對外公布。」
資料中心建設審批加速
AI 發展高度仰賴算力基礎設施,川普政府也將資料中心視為國家戰略資產。該行動計畫預計簡化資料中心的建設審批流程,並著手處理其高耗能特性所需的能源保障問題。近期川普與官員在匹茲堡對總額逾 900 億美元的相關投資表達支持,顯示政府將積極配合私部門擴大建設與供電規模。
7 月 15 日,川普於賓州能源與創新高峰會宣布,20 家美國大型科技與能源企業將對該州投資高達 920 億美元,涵蓋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AI 技術與人才訓練。此舉被視為將賓州打造為全美 AI 與能源創新核心之一。
行動計畫聚焦「輕監管」與產業友善
根據媒體取得的 20 頁政策草案,該計畫將傳達川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對 AI 發展的整體願景,包括支持創新、減少合規負擔與鼓勵民間參與。計畫將包含徵求產業意見的請求文件及初步指導原則,但內容將刻意避開如 AI 版權歸屬、模型透明度等具爭議議題,凸顯其「輕監管」與「親企業」立場。
知情人士指出,這種策略旨在避免過度干預創新,同時為企業營造相對寬鬆的法規環境。不過,也可能讓產業內某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持續擴大。
打擊「覺醒 AI」
白宮正準備發布行政命令,針對被視為過度「覺醒」(Woke) 的人工智慧模型,要求獲得聯邦合約的 AI 公司須保持政治中立與無偏見。
該命令由 Sacks 與 Krishnan 主導,被視為川普對抗 AI 自由派傾向的重要工具,近年如 Google Gemini 等 AI 助理出現的「種族錯置」圖像與敏感回答引發保守派不滿。
此舉是川普政府對多元共融政策 (DEI) 倡議的最新反制行動,可能對科技公司與其模型設計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