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時事
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市場交易員們聚焦其於美東時間8/27周三盤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這份業績報告被視為衡量全球 AI 產業發展熱度與資本市場趨勢的關鍵指標,影響著接下來股市的走向。市場原本對這份財報寄予厚望,畢竟輝達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刷新華爾街預期,成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受益者。此次財報延續了營收和利潤的高增長態勢,但與市場“極高預期”相比,驚喜密度有所下降,加上中國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導致財報公佈後股價盤後一度回落5%。
二季度,輝達實現營收467.4 億美元,同比大增56%,環比增長6%;GAAP 每股收益(EPS)達到1.08 美元,Non-GAAP EPS 為1.05 美元,均略高於分析師一致預期。公司同時給出三季度營收指引540 億美元 ±2%,亦高於市場普遍預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毛利率趨勢。管理層預計三季度 Non-GAAP 毛利率為73.5% ±50 個基點,維持在“中 70% 區間”。這一水平不僅遠高於傳統半導體行業,也反映了輝達在高端 GPU 市場的強定價權與供需緊張格局。
從現金流角度看,公司二季度經營性現金流154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充沛。董事會還批准了一項6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沒有到期日,彰顯了對未來增長的信心。
整體而言,這份財報在營收、盈利和現金流上都保持了高品質表現,體現了輝達在 AI 基建周期中的統治力。
從財報資料來看,輝達Q2營收為467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460.5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創下自2023年生成式AI熱潮以來的最慢增速。
資料中心業務依舊是輝達增長引擎,Q2營收411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略低於分析師預估的413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二個季度未達華爾街預期。其中,GPU計算晶片營收為338億美元,環比下降1%,主要因未向中國出貨H20晶片,導致減少約40億美元銷售。網路晶片營收為73億美元,同比幾乎翻倍。
最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銷售環比增長17%,已佔資料中心營收70%,截至5月累計銷售額達270億美元。輝達對第三財季營收給出了540億美元、上下浮動2%的平淡展望,而市場預期為534.6億美元,這引發了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巨額支出增速放緩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輝達此次業績報告的影響已遠超個股本身,被視為關乎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延續自4月以來 “超級牛市” 的關鍵變數。對於華爾街來說,輝達的業績報告可能將決定市場對人工智慧熱潮的信心。輝達今年股價已經飆升超過30%,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公司,其也是推動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的關鍵推動力。
總結
整體來看,輝達 Q2 財報延續了強勁的增長趨勢:營收、利潤、現金流均創新高,Blackwell 與網路業務表現亮眼。但在超高預期背景下,資料中心環比增長略低於部分市場預期,加上中國市場不確定性未解,導致股價在財報後小幅承壓。
輝達仍然是 AI 基建周期的絕對龍頭,但市場對其要求已不止是“持續增長”,而是“持續超預期”。未來 1–2 個季度,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 Blackwell 出貨、網路業務增速,以及地緣政策變數,這些因素將直接決定輝達股價能否再度開啟上行通道。
如今,這股強勁的增長預期仍在支撐輝達向5兆美元市值發起衝擊,其業績表現與未來展望,將持續主導全球科技類股及資本市場的短期走向。

8 月 22 日,中國 A 股市場迎來重要里程碑:滬指十年來首次重回 3800 點,全市場成交額連續八天突破 2 萬億元人民幣。科創 50 指數單日上漲 8.59%,成為全球主要科技指數中漲幅最大的一個,《證券日報》形容這波科技股行情為「史詩級暴漲」。此次市場反彈主要由科技股推動,背後不僅有中國國產 AI 技術的突破,也受益於政策紅利釋放和國際供應鏈變動的多重利好。
8 月 21 日,DeepSeek 正式推出 V3.1 大型語言模型,成為此次 A 股科技股暴漲的核心推手。V3.1 採用 UE8M0 FP8 Scale 參數精度,專為國產 AI 晶片優化,使模型訓練效率提升 2 至 3 倍,顯存占用降低 50% 到 75%,同時保持性能不變。
這一技術進步加快了寒武紀、海光信息 (688041-CN) 等國產晶片廠商的測試和適配,當日寒武紀獲主力資金淨流入超 80 億元。V3.1 的「混合思考」架構,可將複雜任務處理效率提升 20 倍,並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智慧汽車應用也受益明顯。特斯拉 (TSLA-US) 中國更新的 Model Y L 車型搭載豆包大型語言模型與 DeepSeek 模型,其中豆包負責語音控制,DeepSeek 提供 AI 閒聊功能,標誌中國國產大型語言模型開始進入量產落地階段。
中國政策、資金與供應鏈多重利好
這波科技股上漲同時得益於政策支持、資金涌入及供應鏈重構。中國推出規模達 5000 億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投向數位經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信建投預測可帶動國產 AI 伺服器需求年增 35%。
資金層面,全 A 成交額連續八天超 2 萬億元,半導體板塊單日成交額突破 4000 億元,占市場成交 15% 以上,機構資金持續布局核心算力標的。
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JPM-US) 出具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股市正迎來新一輪上漲週期,潛在的資產輪動效應可能為市場注入高達 14 兆元 (人民幣,下同) 的增量資金,相當於當前流通市值的 16%。
供應鏈方面,華為昇騰 910B 晶片中標率提升至 62%,寒武紀思元 590 推理晶片在智慧汽車場景出貨量與前期相比增長 40%,進一步強化國產替代優勢。
德勤預測,2027 年全球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達 4000 億美元,中國有望占 35% 以上。政策、資金與供應鏈三者協同作用,為 A 股科技板塊的長期成長提供堅實基礎。
高盛還上調寒武紀 (688256-CN) 的目標價至 1835 人民幣,相較於此前價格,漲幅接近 50%。若寒武紀股價達到此目標價,公司市值將接近 7700 億人民幣。
DeepSeek V3.1用1/10成本逆襲GPT-5!
DeepSeek 在週四(8/21 )的貼文中指出,其 V3.1 AI 模型的 UE8M0 FP8 scale「專門為即將發布的國產晶片而設計」,但未透露具體供應商。FP8(8 位浮點格式)透過降低精度、減少記憶體與頻寬佔用,能加速 AI 訓練與推理;而 UE8M0 則是另一種 8 位格式,可將記憶體使用降低多達 75%,提高訓練效率並減少硬體需求。該架構專為中國晶片硬體邏輯設計,使模型能順暢運行在國產硬體上,目前支持 FP8 的中國設計晶片包括華為海思半導體、寒武紀、沐曦與摩爾線程產品。
當OpenAI還在拼參數規模時,DeepSeek已經轉向效率優化。 MoE架構讓大模型「按需啟動」,這種設計思路領先業界至少半年! Lightning AI的William Falcon都承認:“如果OpenAI的開源模型跟不上節奏,就真的危險了。 "DeepSeek背後是整個中國AI生態:阿里巴巴Qwen、月之暗面Kimi、百度Ernie... 這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體系化競爭!
這次DeepSeek V3.1用1/10成本逆襲GPT-5!其他亮點包括:
核心技術亮點一:混合專家架構(MoE)
685億參數聽起來很嚇人? 但DeepSeek的「混合專家」設計太聰明瞭! 每次查詢只啟動必要的參數模組,其他部分直接“休眠”。 結果? 算力成本直接砍一半,開發者部署成本暴降!

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31 日簽署最新行政命令,進一步調整《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課徵 20% 關稅,而加拿大在內的多國關稅稅率上調至最高 35%,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並回應長年貿易逆差所構成的國安威脅。根據白宮公告,此次命令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國家緊急狀態法》與《1974 年貿易法》第 604 條授權發布,為先前 4 月 2 日發布之第 14257 號行政命令的延伸措施。該命令聲稱,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源自不對等的貿易政策與非關稅壁壘,構成對美國經濟與國安的「異常與重大威脅」。
新命令內容顯示,自發布 7 日後 (即美東時間 8 月 7 日凌晨起) ,對特定貿易夥伴的貨品課徵額外從 10% 至最高 41% 的加徵性從價稅。
加拿大的稅率由先前的 25% 上調至 35%;對印度、哈薩克、摩爾多瓦、突尼西亞等國則調高至 25%;台灣、越南與斯里蘭卡則被課以 20%;而對於如緬甸與寮國等涉嫌「繞道出口」的高風險國家,懲罰性稅率達 40%。
針對歐盟商品,美方採「15% 關稅下限」原則:若該商品原本在美國關稅低於 15%,將補足至 15%;若已高於 15%,則不再加徵。此外,與美國接近完成安全與貿易協議的國家,其商品將維持在此次所列稅率,待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後另行公告調整。
白宮亦明定,若海關查獲企業透過第三國轉運以規避關稅,該批貨物將被課以懲罰性 40%,並禁止減免處分。行政命令同時授權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處 (USTR) 每六個月公布一次繞道與違規名單,並持續監控是否有國家主動消除不公平貿易障礙,若有進展,將視情況建議總統調整措施。川普總統在命令中強調,美方樂見有誠意的貿易夥伴選擇與美國在經濟與國安層面齊頭並進,但對於「缺乏行動、缺乏談判誠意」的國家,美國將不排除進一步採取報復性措施。
稍早,美國與歐盟於週日(7/27)正式達成一項重大的關稅協議,將歐盟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包括汽車)的關稅降至 15%,成功化解了本可能引爆的美歐貿易戰。川普在記者會中強調:「這基本上總結了這項協議,這是所有協議中最大的一項」;馮德萊恩則表示,該協議「將帶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根據協議內容,歐盟承諾將:
- 購買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 在現有投資基礎上,再額外對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
- 開放歐盟市場,實現與美國間零關稅貿易
- 採購「大量」美國軍事設備
儘管馮德萊恩表示這項關稅協議是「全面的」,但川普後來表示,藥品與金屬類產品並不在此次協議的關稅涵蓋範圍內。藥品與半導體一樣,正面臨一項調查,可能會被單獨徵收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關於半導體的決定將在大約「兩週內」做出。這項協議被視為美歐關係的重要轉折點,在協議正式公布前,歐盟原計劃對約 1,000 億歐元(約 1,17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作為應對措施。
日本方面,川普7/22表示,他已與日本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將由日本對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而日本進口商品關稅則面臨 15% 的關稅。最新關稅比川普本月初威脅的 25% 低。
川普表示,這項協議將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以進口美國汽車及更多農產品,但並未多談細節。這項與日本達成的初步協議,目前仍缺乏更多具體內容。尤其關鍵的一點是,日製汽車與零件是否能豁免美國另行課徵的 25% 汽車關稅,目前尚不明朗。
根據川普在 Truth Social 上的說明,這項協議將帶來高達 5500 億美元的日本對美投資,並將進一步開放日本市場,允許更多美國產品進入,包括汽車、稻米與其他農產品等。政府與業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也將把對日本汽車的懲罰性關稅從 25% 降至 15%。然而,川普對汽車進口未發表評論。汽車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
儘管白宮尚未公布協議全文,但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他將親赴美國審慎審閱由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達成的協議,確認細節後再對外發布完整資訊。為爭取更有利條件,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自今年 4 月以來已八度訪美,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展開多輪密集會談。
這次訪問則在川普政府宣布,將對所有日本進口產品徵收 25% 關稅的 8 月 1 日最後期限前幾天。美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經濟學者估計,倘若美國 25% 的高關稅全面實施,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使其 GDP 因而減少多達 1 個百分點。這項貿易協議的公布時間,正好發生在日本政府於參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席次之後,引發石破茂辭職壓力。
川普7/22同一天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克仕 (Ferdinand Marcos Jr.) 之後,宣布與菲律賓達成關稅為 19% 的貿易協議,而美國貨物出口到菲律賓可免除所有關稅。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的最新19%關稅稅率,雖然比川普本月稍早威脅課徵的 20% 低,但卻高於 4 月 2 日「解放日」宣布的 17%。菲律賓的關稅稅率和印尼一樣都是 19%,略低於越南的 20%。
7/16 美方將對自印尼進口商品徵收19%關稅,較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32%大幅下調。美國商品進口至印尼則免徵關稅,美國企業亦將獲得「全面准入」印尼市場。
川普7/15表示,最快可能 7 月底加徵藥品關稅,半導體關稅也很快就要出爐,暗示這兩種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可能與預定 8 月 1 日實施的對等關稅同時實施。
同時,川普 15 日也宣布,他計劃對包括非洲與加勒比地區在內的較小國家商品徵收超過 10% 的關稅。川普表示:「我們大概會為他們全部設定一個統一的關稅,可能會是略高於 10% 的稅率。」適用於來自至少 100 個國家的商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進一步指出,此次措施將針對與美國貿易額相對較小的非洲與加勒比國家,對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影響有限。
7/12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函,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美國將對墨西哥和歐盟輸美產品徵收 30% 關稅。
川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許會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美歐貿易關係,並得出結論,即美國必須擺脫由歐盟關稅、非關稅政策和貿易壁壘造成的長期、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川普在信中向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川普說:「不幸的是,我們的關係遠非互惠互利。」
川普放話,歐盟必須向美國提供完全開放的市場准入,且不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說:「無論你們選擇提高多少關稅,我方將在 30% 基礎上再加收同樣關稅。」近日川普先後致信 20 多個國家領袖,稱將從 8 月 1 日起對這些國家徵收新關稅。
更早之前,川普於7/9 再公布新一輪關稅通知,針對多個貿易夥伴列出即將實施的關稅稅率,作為施壓各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手段。不過,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在名單之中。
這批通知函寄往菲律賓、斯里蘭卡、汶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伊拉克、摩爾多瓦和巴西,關稅稅率介於 20% 至 50%,預定自 8 月 1 日起生效。如同7/7公布的第一波通知函,這些最新的關稅大致符合川普 4 月威脅的稅率,少數國家略有調降。截至目前,共有 22 國收到關稅通知,包括美國重要盟友日本與南韓,以及印尼、孟加拉與泰國等。以下為完整名單與稅率:
- 斯里蘭卡:30%
- 利比亞:30%
- 伊拉克:30%
- 阿爾及利亞:30%
- 菲律賓:20%
- 汶萊:25%
- 摩爾多瓦:25%
- 緬甸:40%
- 寮國:40%
- 柬埔寨:36%
- 泰國:36%
- 孟加拉:35%
- 塞爾維亞:35%
- 印尼:32%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
- 南非:30%
- 日本:25%
- 哈薩克:25%
- 馬來西亞:25%
- 南韓:25%
- 突尼西亞:25%
- 巴西:50%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並威脅將對銅品項課徵 50% 關稅,對藥品與晶片也有可能加徵關稅。:
日本、韓國、哈薩克、馬來西亞、突尼西亞:25%
波黑、南非:30%
印尼:32%
孟加拉、塞爾維亞:35%
柬埔寨、泰國:36%
寮國、緬甸:40%
川普:若提高對美關稅,將追加同等幅度
特朗普當天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發佈他寫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準。 ”
川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川普寫道:「如你所知,如果日本(韓國)或貴國境內的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我們將不會徵收關稅,事實上,我們將盡一切可能快速、專業、常規地予以批准——換句話說,只需幾周時間。 ”
川普表示,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作出改變。 此項關稅將獨立於各類行業性關稅。 此外,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該關稅的做法,也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川普稱,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的公司無需繳納此項關稅。 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延長最後期限 美官員頻頻施壓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在內的美方高官頻繁表態,一方面施壓貿易物件加快談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達成協定的國家可選擇延長談判截止期限。
貝森特6日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川普本周將向貿易對象發送信函,告知美方計劃徵收的關稅稅率。 對於在8月1日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水準。
貝森特當時拒絕向媒體證實8月1日是否為最新截止日期,稱“如果你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動吧”。

市場交易員們聚焦其於美東時間8/27周三盤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這份業績報告被視為衡量全球 AI 產業發展熱度與資本市場趨勢的關鍵指標,影響著接下來股市的走向。市場原本對這份財報寄予厚望,畢竟輝達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刷新華爾街預期,成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受益者。此次財報延續了營收和利潤的高增長態勢,但與市場“極高預期”相比,驚喜密度有所下降,加上中國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導致財報公佈後股價盤後一度回落5%。
二季度,輝達實現營收467.4 億美元,同比大增56%,環比增長6%;GAAP 每股收益(EPS)達到1.08 美元,Non-GAAP EPS 為1.05 美元,均略高於分析師一致預期。公司同時給出三季度營收指引540 億美元 ±2%,亦高於市場普遍預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毛利率趨勢。管理層預計三季度 Non-GAAP 毛利率為73.5% ±50 個基點,維持在“中 70% 區間”。這一水平不僅遠高於傳統半導體行業,也反映了輝達在高端 GPU 市場的強定價權與供需緊張格局。
從現金流角度看,公司二季度經營性現金流154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充沛。董事會還批准了一項6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沒有到期日,彰顯了對未來增長的信心。
整體而言,這份財報在營收、盈利和現金流上都保持了高品質表現,體現了輝達在 AI 基建周期中的統治力。
從財報資料來看,輝達Q2營收為467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460.5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創下自2023年生成式AI熱潮以來的最慢增速。
資料中心業務依舊是輝達增長引擎,Q2營收411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略低於分析師預估的413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二個季度未達華爾街預期。其中,GPU計算晶片營收為338億美元,環比下降1%,主要因未向中國出貨H20晶片,導致減少約40億美元銷售。網路晶片營收為73億美元,同比幾乎翻倍。
最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銷售環比增長17%,已佔資料中心營收70%,截至5月累計銷售額達270億美元。輝達對第三財季營收給出了540億美元、上下浮動2%的平淡展望,而市場預期為534.6億美元,這引發了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巨額支出增速放緩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輝達此次業績報告的影響已遠超個股本身,被視為關乎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延續自4月以來 “超級牛市” 的關鍵變數。對於華爾街來說,輝達的業績報告可能將決定市場對人工智慧熱潮的信心。輝達今年股價已經飆升超過30%,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公司,其也是推動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的關鍵推動力。
總結
整體來看,輝達 Q2 財報延續了強勁的增長趨勢:營收、利潤、現金流均創新高,Blackwell 與網路業務表現亮眼。但在超高預期背景下,資料中心環比增長略低於部分市場預期,加上中國市場不確定性未解,導致股價在財報後小幅承壓。
輝達仍然是 AI 基建周期的絕對龍頭,但市場對其要求已不止是“持續增長”,而是“持續超預期”。未來 1–2 個季度,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 Blackwell 出貨、網路業務增速,以及地緣政策變數,這些因素將直接決定輝達股價能否再度開啟上行通道。
如今,這股強勁的增長預期仍在支撐輝達向5兆美元市值發起衝擊,其業績表現與未來展望,將持續主導全球科技類股及資本市場的短期走向。

8 月 22 日,中國 A 股市場迎來重要里程碑:滬指十年來首次重回 3800 點,全市場成交額連續八天突破 2 萬億元人民幣。科創 50 指數單日上漲 8.59%,成為全球主要科技指數中漲幅最大的一個,《證券日報》形容這波科技股行情為「史詩級暴漲」。此次市場反彈主要由科技股推動,背後不僅有中國國產 AI 技術的突破,也受益於政策紅利釋放和國際供應鏈變動的多重利好。
8 月 21 日,DeepSeek 正式推出 V3.1 大型語言模型,成為此次 A 股科技股暴漲的核心推手。V3.1 採用 UE8M0 FP8 Scale 參數精度,專為國產 AI 晶片優化,使模型訓練效率提升 2 至 3 倍,顯存占用降低 50% 到 75%,同時保持性能不變。
這一技術進步加快了寒武紀、海光信息 (688041-CN) 等國產晶片廠商的測試和適配,當日寒武紀獲主力資金淨流入超 80 億元。V3.1 的「混合思考」架構,可將複雜任務處理效率提升 20 倍,並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智慧汽車應用也受益明顯。特斯拉 (TSLA-US) 中國更新的 Model Y L 車型搭載豆包大型語言模型與 DeepSeek 模型,其中豆包負責語音控制,DeepSeek 提供 AI 閒聊功能,標誌中國國產大型語言模型開始進入量產落地階段。
中國政策、資金與供應鏈多重利好
這波科技股上漲同時得益於政策支持、資金涌入及供應鏈重構。中國推出規模達 5000 億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投向數位經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信建投預測可帶動國產 AI 伺服器需求年增 35%。
資金層面,全 A 成交額連續八天超 2 萬億元,半導體板塊單日成交額突破 4000 億元,占市場成交 15% 以上,機構資金持續布局核心算力標的。
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JPM-US) 出具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股市正迎來新一輪上漲週期,潛在的資產輪動效應可能為市場注入高達 14 兆元 (人民幣,下同) 的增量資金,相當於當前流通市值的 16%。
供應鏈方面,華為昇騰 910B 晶片中標率提升至 62%,寒武紀思元 590 推理晶片在智慧汽車場景出貨量與前期相比增長 40%,進一步強化國產替代優勢。
德勤預測,2027 年全球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達 4000 億美元,中國有望占 35% 以上。政策、資金與供應鏈三者協同作用,為 A 股科技板塊的長期成長提供堅實基礎。
高盛還上調寒武紀 (688256-CN) 的目標價至 1835 人民幣,相較於此前價格,漲幅接近 50%。若寒武紀股價達到此目標價,公司市值將接近 7700 億人民幣。
DeepSeek V3.1用1/10成本逆襲GPT-5!
DeepSeek 在週四(8/21 )的貼文中指出,其 V3.1 AI 模型的 UE8M0 FP8 scale「專門為即將發布的國產晶片而設計」,但未透露具體供應商。FP8(8 位浮點格式)透過降低精度、減少記憶體與頻寬佔用,能加速 AI 訓練與推理;而 UE8M0 則是另一種 8 位格式,可將記憶體使用降低多達 75%,提高訓練效率並減少硬體需求。該架構專為中國晶片硬體邏輯設計,使模型能順暢運行在國產硬體上,目前支持 FP8 的中國設計晶片包括華為海思半導體、寒武紀、沐曦與摩爾線程產品。
當OpenAI還在拼參數規模時,DeepSeek已經轉向效率優化。 MoE架構讓大模型「按需啟動」,這種設計思路領先業界至少半年! Lightning AI的William Falcon都承認:“如果OpenAI的開源模型跟不上節奏,就真的危險了。 "DeepSeek背後是整個中國AI生態:阿里巴巴Qwen、月之暗面Kimi、百度Ernie... 這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體系化競爭!
這次DeepSeek V3.1用1/10成本逆襲GPT-5!其他亮點包括:
核心技術亮點一:混合專家架構(MoE)
685億參數聽起來很嚇人? 但DeepSeek的「混合專家」設計太聰明瞭! 每次查詢只啟動必要的參數模組,其他部分直接“休眠”。 結果? 算力成本直接砍一半,開發者部署成本暴降!

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31 日簽署最新行政命令,進一步調整《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課徵 20% 關稅,而加拿大在內的多國關稅稅率上調至最高 35%,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並回應長年貿易逆差所構成的國安威脅。根據白宮公告,此次命令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國家緊急狀態法》與《1974 年貿易法》第 604 條授權發布,為先前 4 月 2 日發布之第 14257 號行政命令的延伸措施。該命令聲稱,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源自不對等的貿易政策與非關稅壁壘,構成對美國經濟與國安的「異常與重大威脅」。
新命令內容顯示,自發布 7 日後 (即美東時間 8 月 7 日凌晨起) ,對特定貿易夥伴的貨品課徵額外從 10% 至最高 41% 的加徵性從價稅。
加拿大的稅率由先前的 25% 上調至 35%;對印度、哈薩克、摩爾多瓦、突尼西亞等國則調高至 25%;台灣、越南與斯里蘭卡則被課以 20%;而對於如緬甸與寮國等涉嫌「繞道出口」的高風險國家,懲罰性稅率達 40%。
針對歐盟商品,美方採「15% 關稅下限」原則:若該商品原本在美國關稅低於 15%,將補足至 15%;若已高於 15%,則不再加徵。此外,與美國接近完成安全與貿易協議的國家,其商品將維持在此次所列稅率,待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後另行公告調整。
白宮亦明定,若海關查獲企業透過第三國轉運以規避關稅,該批貨物將被課以懲罰性 40%,並禁止減免處分。行政命令同時授權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處 (USTR) 每六個月公布一次繞道與違規名單,並持續監控是否有國家主動消除不公平貿易障礙,若有進展,將視情況建議總統調整措施。川普總統在命令中強調,美方樂見有誠意的貿易夥伴選擇與美國在經濟與國安層面齊頭並進,但對於「缺乏行動、缺乏談判誠意」的國家,美國將不排除進一步採取報復性措施。
稍早,美國與歐盟於週日(7/27)正式達成一項重大的關稅協議,將歐盟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包括汽車)的關稅降至 15%,成功化解了本可能引爆的美歐貿易戰。川普在記者會中強調:「這基本上總結了這項協議,這是所有協議中最大的一項」;馮德萊恩則表示,該協議「將帶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根據協議內容,歐盟承諾將:
- 購買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 在現有投資基礎上,再額外對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
- 開放歐盟市場,實現與美國間零關稅貿易
- 採購「大量」美國軍事設備
儘管馮德萊恩表示這項關稅協議是「全面的」,但川普後來表示,藥品與金屬類產品並不在此次協議的關稅涵蓋範圍內。藥品與半導體一樣,正面臨一項調查,可能會被單獨徵收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關於半導體的決定將在大約「兩週內」做出。這項協議被視為美歐關係的重要轉折點,在協議正式公布前,歐盟原計劃對約 1,000 億歐元(約 1,17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作為應對措施。
日本方面,川普7/22表示,他已與日本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將由日本對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而日本進口商品關稅則面臨 15% 的關稅。最新關稅比川普本月初威脅的 25% 低。
川普表示,這項協議將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以進口美國汽車及更多農產品,但並未多談細節。這項與日本達成的初步協議,目前仍缺乏更多具體內容。尤其關鍵的一點是,日製汽車與零件是否能豁免美國另行課徵的 25% 汽車關稅,目前尚不明朗。
根據川普在 Truth Social 上的說明,這項協議將帶來高達 5500 億美元的日本對美投資,並將進一步開放日本市場,允許更多美國產品進入,包括汽車、稻米與其他農產品等。政府與業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也將把對日本汽車的懲罰性關稅從 25% 降至 15%。然而,川普對汽車進口未發表評論。汽車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
儘管白宮尚未公布協議全文,但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他將親赴美國審慎審閱由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達成的協議,確認細節後再對外發布完整資訊。為爭取更有利條件,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自今年 4 月以來已八度訪美,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展開多輪密集會談。
這次訪問則在川普政府宣布,將對所有日本進口產品徵收 25% 關稅的 8 月 1 日最後期限前幾天。美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經濟學者估計,倘若美國 25% 的高關稅全面實施,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使其 GDP 因而減少多達 1 個百分點。這項貿易協議的公布時間,正好發生在日本政府於參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席次之後,引發石破茂辭職壓力。
川普7/22同一天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克仕 (Ferdinand Marcos Jr.) 之後,宣布與菲律賓達成關稅為 19% 的貿易協議,而美國貨物出口到菲律賓可免除所有關稅。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的最新19%關稅稅率,雖然比川普本月稍早威脅課徵的 20% 低,但卻高於 4 月 2 日「解放日」宣布的 17%。菲律賓的關稅稅率和印尼一樣都是 19%,略低於越南的 20%。
7/16 美方將對自印尼進口商品徵收19%關稅,較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32%大幅下調。美國商品進口至印尼則免徵關稅,美國企業亦將獲得「全面准入」印尼市場。
川普7/15表示,最快可能 7 月底加徵藥品關稅,半導體關稅也很快就要出爐,暗示這兩種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可能與預定 8 月 1 日實施的對等關稅同時實施。
同時,川普 15 日也宣布,他計劃對包括非洲與加勒比地區在內的較小國家商品徵收超過 10% 的關稅。川普表示:「我們大概會為他們全部設定一個統一的關稅,可能會是略高於 10% 的稅率。」適用於來自至少 100 個國家的商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進一步指出,此次措施將針對與美國貿易額相對較小的非洲與加勒比國家,對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影響有限。
7/12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函,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美國將對墨西哥和歐盟輸美產品徵收 30% 關稅。
川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願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許會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美歐貿易關係,並得出結論,即美國必須擺脫由歐盟關稅、非關稅政策和貿易壁壘造成的長期、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川普在信中向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川普說:「不幸的是,我們的關係遠非互惠互利。」
川普放話,歐盟必須向美國提供完全開放的市場准入,且不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說:「無論你們選擇提高多少關稅,我方將在 30% 基礎上再加收同樣關稅。」近日川普先後致信 20 多個國家領袖,稱將從 8 月 1 日起對這些國家徵收新關稅。
更早之前,川普於7/9 再公布新一輪關稅通知,針對多個貿易夥伴列出即將實施的關稅稅率,作為施壓各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的手段。不過,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出現在名單之中。
這批通知函寄往菲律賓、斯里蘭卡、汶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伊拉克、摩爾多瓦和巴西,關稅稅率介於 20% 至 50%,預定自 8 月 1 日起生效。如同7/7公布的第一波通知函,這些最新的關稅大致符合川普 4 月威脅的稅率,少數國家略有調降。截至目前,共有 22 國收到關稅通知,包括美國重要盟友日本與南韓,以及印尼、孟加拉與泰國等。以下為完整名單與稅率:
- 斯里蘭卡:30%
- 利比亞:30%
- 伊拉克:30%
- 阿爾及利亞:30%
- 菲律賓:20%
- 汶萊:25%
- 摩爾多瓦:25%
- 緬甸:40%
- 寮國:40%
- 柬埔寨:36%
- 泰國:36%
- 孟加拉:35%
- 塞爾維亞:35%
- 印尼:32%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
- 南非:30%
- 日本:25%
- 哈薩克:25%
- 馬來西亞:25%
- 南韓:25%
- 突尼西亞:25%
- 巴西:50%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並威脅將對銅品項課徵 50% 關稅,對藥品與晶片也有可能加徵關稅。:
日本、韓國、哈薩克、馬來西亞、突尼西亞:25%
波黑、南非:30%
印尼:32%
孟加拉、塞爾維亞:35%
柬埔寨、泰國:36%
寮國、緬甸:40%
川普:若提高對美關稅,將追加同等幅度
特朗普當天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發佈他寫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準。 ”
川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川普寫道:「如你所知,如果日本(韓國)或貴國境內的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我們將不會徵收關稅,事實上,我們將盡一切可能快速、專業、常規地予以批准——換句話說,只需幾周時間。 ”
川普表示,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作出改變。 此項關稅將獨立於各類行業性關稅。 此外,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該關稅的做法,也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川普稱,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的公司無需繳納此項關稅。 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延長最後期限 美官員頻頻施壓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在內的美方高官頻繁表態,一方面施壓貿易物件加快談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達成協定的國家可選擇延長談判截止期限。
貝森特6日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川普本周將向貿易對象發送信函,告知美方計劃徵收的關稅稅率。 對於在8月1日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水準。
貝森特當時拒絕向媒體證實8月1日是否為最新截止日期,稱“如果你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動吧”。

市場交易員們聚焦其於美東時間8/27周三盤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這份業績報告被視為衡量全球 AI 產業發展熱度與資本市場趨勢的關鍵指標,影響著接下來股市的走向。市場原本對這份財報寄予厚望,畢竟輝達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刷新華爾街預期,成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受益者。此次財報延續了營收和利潤的高增長態勢,但與市場“極高預期”相比,驚喜密度有所下降,加上中國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導致財報公佈後股價盤後一度回落5%。
二季度,輝達實現營收467.4 億美元,同比大增56%,環比增長6%;GAAP 每股收益(EPS)達到1.08 美元,Non-GAAP EPS 為1.05 美元,均略高於分析師一致預期。公司同時給出三季度營收指引540 億美元 ±2%,亦高於市場普遍預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毛利率趨勢。管理層預計三季度 Non-GAAP 毛利率為73.5% ±50 個基點,維持在“中 70% 區間”。這一水平不僅遠高於傳統半導體行業,也反映了輝達在高端 GPU 市場的強定價權與供需緊張格局。
從現金流角度看,公司二季度經營性現金流154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充沛。董事會還批准了一項6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沒有到期日,彰顯了對未來增長的信心。
整體而言,這份財報在營收、盈利和現金流上都保持了高品質表現,體現了輝達在 AI 基建周期中的統治力。
從財報資料來看,輝達Q2營收為467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460.5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創下自2023年生成式AI熱潮以來的最慢增速。
資料中心業務依舊是輝達增長引擎,Q2營收411億美元,同比大增56%,但略低於分析師預估的413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二個季度未達華爾街預期。其中,GPU計算晶片營收為338億美元,環比下降1%,主要因未向中國出貨H20晶片,導致減少約40億美元銷售。網路晶片營收為73億美元,同比幾乎翻倍。
最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銷售環比增長17%,已佔資料中心營收70%,截至5月累計銷售額達270億美元。輝達對第三財季營收給出了540億美元、上下浮動2%的平淡展望,而市場預期為534.6億美元,這引發了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巨額支出增速放緩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輝達此次業績報告的影響已遠超個股本身,被視為關乎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延續自4月以來 “超級牛市” 的關鍵變數。對於華爾街來說,輝達的業績報告可能將決定市場對人工智慧熱潮的信心。輝達今年股價已經飆升超過30%,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公司,其也是推動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的關鍵推動力。
總結
整體來看,輝達 Q2 財報延續了強勁的增長趨勢:營收、利潤、現金流均創新高,Blackwell 與網路業務表現亮眼。但在超高預期背景下,資料中心環比增長略低於部分市場預期,加上中國市場不確定性未解,導致股價在財報後小幅承壓。
輝達仍然是 AI 基建周期的絕對龍頭,但市場對其要求已不止是“持續增長”,而是“持續超預期”。未來 1–2 個季度,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 Blackwell 出貨、網路業務增速,以及地緣政策變數,這些因素將直接決定輝達股價能否再度開啟上行通道。
如今,這股強勁的增長預期仍在支撐輝達向5兆美元市值發起衝擊,其業績表現與未來展望,將持續主導全球科技類股及資本市場的短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