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時事
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新台幣上周五史無前例創下「一天升值超過 1 元」的紀錄,市場譁然,5月 5日匯市開盤不到半小時再度狂飆,連破 31 元、30 元整數大關,升值超過 1.3 元,最高已來到 29.59 元,法人分析,出口商和壽險業者恐哀鴻遍野,龐大的匯損會使壽險公司從大型金控獲利的金雞母,搖身一變成為重災區。
之前市場即傳出台幣可能因美國壓力而大幅升值,有的傳言數字更是一字頭。台灣央行已否認是美國施壓,直指是外資匯入,使台灣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再加上預期心理使新台幣暴升。
不過,市場質疑,上周五外資僅在集中市場買超 524 億元,並非驚人天量,何以造成新台幣有暴升 1 元的力道,而即便是 4 月股災外資賣超,也並未造成新台幣暴挫情形,今日股匯明顯脫鉤,究竟是何種力道造成新台幣狂飆,仍待央行解釋。
市場傳言此現象令人聯想到兩件事:
- 近期市場盛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其最終目標據傳是讓新台幣升值至 13.3 元。
- 1980 年代的廣場協議,美國迫使日圓急速升值,最終導致日本步入「失落的 20 年」。
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電子產業佔據主導地位,營收大多以美元計價。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將嚴重壓縮企業獲利。以台積電(2330)為例,依據過往法說會與法人預估,台幣每升值 1 元,將影響全年稅後淨利約 4%~6%。以 2024 年為例,台積電平均日盈餘約 22.8 億元,等同上週五單日升值可能導致其少賺近 1.3 億元。
因此,新台幣升值對台股形成「短多、長空」的局面。短期內,升值有助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外資加碼新台幣資產,首選即為台股。以 5 月 2 日為例,外資單日買超台股高達 387 億元,明顯反映資金效應。
然而中長期而言,匯率升值將侵蝕出口產業獲利,待至 7~8 月企業陸續公布財報時,若營收與獲利出現衰退,將對股市帶來壓力。
本次台幣升值主要並非本國基本面因素所致,而是受到美國貿易政策(尤其是川普重啟「對等關稅」)影響,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不足,導致美元走弱,連帶全球主要貨幣齊升。今年迄今,韓元升值 4.45%、歐元升值 8.81%、日圓升值 7.6%、而台幣升值 5.53%。可見 5/ 2台幣的大幅升值,屬於「落後補漲」,尚稱合理。若以5/3早盤價29.603與去年底收盤32.781相比,台幣已值11%,而美元指數從去年底收盤108.487至5/3早盤,也是升值11%,是否在此止升值得觀察。

川普自4/2開啟”對等關稅“之後,全球股債匯市,以及金價油價商品格都大幅波動,全球企業主與投資人贅贅不安,期待這些不確定性儘早告一段落。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5/6日表示,川普政府最快可能本周就會和某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宣布貿易協議,並對美國的貿易談判提出大略進度表,預估「今年年底前」將完成 80-90% 的貿易協議。貝森特說,川普政府正和 17 個主要貿易夥伴協商,但尚未與中國接洽。這番談話過後幾個小時,美國和中國雙雙證實將啟動貿易談判,由貝森特本周在瑞士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二(6 日)在白宮發表對貿易談判的最新立場,強調即使美中之間 90 天互徵關稅暫停期限即將到期,他仍不急於簽署任何貿易協議。他表示:「大家都問我什麼時候要簽協議,但我們根本不需要簽協議。」
川普5/6也表明態度指出,美國其實可以馬上簽訂多項貿易協議,但政府更重視協議是否對國家有利。他強調,美國市場對其他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稱「他們更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他們。」川普也透露,美國未來可能不再推動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轉而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國家統一課徵「最低關稅」,不再提供免稅待遇。
川普並以「超級精品店」自居,稱美國提供最高品質的商品,因此其他國家若想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支付相應代價。他表示:「我們當然會簽一些協議,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設定一個價格,讓想要和美國貿易的國家付出相對的代價。」
川普指出,他將與顧問團隊,包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 ( Scott Bessent) 與副總統范斯 ( JD Vance),共同制定「公平且合理」的關稅標準。他強調,這些數字的目的並非懲罰其他國家,而是為了實現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緣起〉起美國總統川普4/2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在經歷了數周對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的強硬姿態和局勢升級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決策出現了軟化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這種「遭遇現實」的過程,生動地展現了採取極端強硬路線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成本。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膽小鬼眨眼」,以及他隨後撤回威脅解僱聯準會主席的舉動,都顯示出其決策受到了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層面,促使川普改變態度的關鍵壓力源之一來自美國大型零售商的警告。包括 Target 和 Walmart 在內的高層執行官明確表示,如果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 145%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將在短短幾周內面臨物價顯著上漲,和商店貨架空蕩的窘境。
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一個重要考量。自川普上任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下跌 10%,且在他威脅要解僱聯準會主席後,市場出現了拋售。財政部長也體認到局勢的嚴峻,正在尋找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退路」。批評者認為,政府的「極端要求」直接導致了市場的不穩定和判斷失誤。
專家觀察到,這場「懦夫賽局」反而提升了習近平在中國國內外的地位,而美國的表現則顯得「不知情且漫無目標」。同時,其他大國,如俄羅斯和伊朗,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壓力,並試圖從中尋找川普可能表現出軟弱或能考驗他極限的跡象。
川普的對等關稅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

5月7日淩晨,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50年來,最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喬杜里向當地媒體表示,印度當天凌晨向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共六處地點發射導彈,巴方稱目前襲擊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35人受傷、2人失蹤。 巴基斯坦隨後發動反擊。
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發言人確認,迄今巴方擊落5架印度戰機,分別為3架陣風、1架米格、1架蘇-30。 他還表示,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交火仍在持續。另據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一架印度「蒼鷺」無人機也被擊落。
從印度的動機來看,印度空軍5月7日這次越境空襲行動,是“4.22”恐怖襲擊的一次報復行動。4月22日下午, 在印度北部查謨-喀什米爾邦的“帕哈爾加姆“景區,一群武裝分子突然開始用自動步槍掃射人群,造成至少26人死亡,其中接近一半是外國遊客。僅僅12小時后,莫迪就宣佈襲擊是巴基斯坦支援的喀什米爾遊擊隊干的,巴基斯坦要負有全部責任。
據《印度時報》援引印度軍方的話說,印軍7日發起「重大軍事行動」,針對巴基斯坦境內9個「恐怖基礎設施」目標地點發起襲擊。 印國防部說,此次軍事行動「目標明確、慎重且不會升級」。
中國外交部對今天凌晨印度的軍事行動表示遺憾,對目前事態發展感到擔憂。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也都是中國的鄰國。 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我們呼籲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的行動。
據路透社5月7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聽取了相關情況的簡報后,表示“這太遺憾了”。
特朗普是在白宮接受記者採訪時做出這一表態的。 特朗普還補充說:「我想大家根據過去的一些事情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了。 他們已經鬥了很久了...... 我只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 ”

新台幣上周五史無前例創下「一天升值超過 1 元」的紀錄,市場譁然,5月 5日匯市開盤不到半小時再度狂飆,連破 31 元、30 元整數大關,升值超過 1.3 元,最高已來到 29.59 元,法人分析,出口商和壽險業者恐哀鴻遍野,龐大的匯損會使壽險公司從大型金控獲利的金雞母,搖身一變成為重災區。
之前市場即傳出台幣可能因美國壓力而大幅升值,有的傳言數字更是一字頭。台灣央行已否認是美國施壓,直指是外資匯入,使台灣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再加上預期心理使新台幣暴升。
不過,市場質疑,上周五外資僅在集中市場買超 524 億元,並非驚人天量,何以造成新台幣有暴升 1 元的力道,而即便是 4 月股災外資賣超,也並未造成新台幣暴挫情形,今日股匯明顯脫鉤,究竟是何種力道造成新台幣狂飆,仍待央行解釋。
市場傳言此現象令人聯想到兩件事:
- 近期市場盛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其最終目標據傳是讓新台幣升值至 13.3 元。
- 1980 年代的廣場協議,美國迫使日圓急速升值,最終導致日本步入「失落的 20 年」。
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電子產業佔據主導地位,營收大多以美元計價。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將嚴重壓縮企業獲利。以台積電(2330)為例,依據過往法說會與法人預估,台幣每升值 1 元,將影響全年稅後淨利約 4%~6%。以 2024 年為例,台積電平均日盈餘約 22.8 億元,等同上週五單日升值可能導致其少賺近 1.3 億元。
因此,新台幣升值對台股形成「短多、長空」的局面。短期內,升值有助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外資加碼新台幣資產,首選即為台股。以 5 月 2 日為例,外資單日買超台股高達 387 億元,明顯反映資金效應。
然而中長期而言,匯率升值將侵蝕出口產業獲利,待至 7~8 月企業陸續公布財報時,若營收與獲利出現衰退,將對股市帶來壓力。
本次台幣升值主要並非本國基本面因素所致,而是受到美國貿易政策(尤其是川普重啟「對等關稅」)影響,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不足,導致美元走弱,連帶全球主要貨幣齊升。今年迄今,韓元升值 4.45%、歐元升值 8.81%、日圓升值 7.6%、而台幣升值 5.53%。可見 5/ 2台幣的大幅升值,屬於「落後補漲」,尚稱合理。若以5/3早盤價29.603與去年底收盤32.781相比,台幣已值11%,而美元指數從去年底收盤108.487至5/3早盤,也是升值11%,是否在此止升值得觀察。

川普自4/2開啟”對等關稅“之後,全球股債匯市,以及金價油價商品格都大幅波動,全球企業主與投資人贅贅不安,期待這些不確定性儘早告一段落。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5/6日表示,川普政府最快可能本周就會和某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宣布貿易協議,並對美國的貿易談判提出大略進度表,預估「今年年底前」將完成 80-90% 的貿易協議。貝森特說,川普政府正和 17 個主要貿易夥伴協商,但尚未與中國接洽。這番談話過後幾個小時,美國和中國雙雙證實將啟動貿易談判,由貝森特本周在瑞士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二(6 日)在白宮發表對貿易談判的最新立場,強調即使美中之間 90 天互徵關稅暫停期限即將到期,他仍不急於簽署任何貿易協議。他表示:「大家都問我什麼時候要簽協議,但我們根本不需要簽協議。」
川普5/6也表明態度指出,美國其實可以馬上簽訂多項貿易協議,但政府更重視協議是否對國家有利。他強調,美國市場對其他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稱「他們更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他們。」川普也透露,美國未來可能不再推動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轉而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國家統一課徵「最低關稅」,不再提供免稅待遇。
川普並以「超級精品店」自居,稱美國提供最高品質的商品,因此其他國家若想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支付相應代價。他表示:「我們當然會簽一些協議,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設定一個價格,讓想要和美國貿易的國家付出相對的代價。」
川普指出,他將與顧問團隊,包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 ( Scott Bessent) 與副總統范斯 ( JD Vance),共同制定「公平且合理」的關稅標準。他強調,這些數字的目的並非懲罰其他國家,而是為了實現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緣起〉起美國總統川普4/2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在經歷了數周對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的強硬姿態和局勢升級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決策出現了軟化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這種「遭遇現實」的過程,生動地展現了採取極端強硬路線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成本。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膽小鬼眨眼」,以及他隨後撤回威脅解僱聯準會主席的舉動,都顯示出其決策受到了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層面,促使川普改變態度的關鍵壓力源之一來自美國大型零售商的警告。包括 Target 和 Walmart 在內的高層執行官明確表示,如果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 145%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將在短短幾周內面臨物價顯著上漲,和商店貨架空蕩的窘境。
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一個重要考量。自川普上任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下跌 10%,且在他威脅要解僱聯準會主席後,市場出現了拋售。財政部長也體認到局勢的嚴峻,正在尋找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退路」。批評者認為,政府的「極端要求」直接導致了市場的不穩定和判斷失誤。
專家觀察到,這場「懦夫賽局」反而提升了習近平在中國國內外的地位,而美國的表現則顯得「不知情且漫無目標」。同時,其他大國,如俄羅斯和伊朗,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壓力,並試圖從中尋找川普可能表現出軟弱或能考驗他極限的跡象。
川普的對等關稅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

5月7日淩晨,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50年來,最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喬杜里向當地媒體表示,印度當天凌晨向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共六處地點發射導彈,巴方稱目前襲擊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35人受傷、2人失蹤。 巴基斯坦隨後發動反擊。
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發言人確認,迄今巴方擊落5架印度戰機,分別為3架陣風、1架米格、1架蘇-30。 他還表示,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交火仍在持續。另據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一架印度「蒼鷺」無人機也被擊落。
從印度的動機來看,印度空軍5月7日這次越境空襲行動,是“4.22”恐怖襲擊的一次報復行動。4月22日下午, 在印度北部查謨-喀什米爾邦的“帕哈爾加姆“景區,一群武裝分子突然開始用自動步槍掃射人群,造成至少26人死亡,其中接近一半是外國遊客。僅僅12小時后,莫迪就宣佈襲擊是巴基斯坦支援的喀什米爾遊擊隊干的,巴基斯坦要負有全部責任。
據《印度時報》援引印度軍方的話說,印軍7日發起「重大軍事行動」,針對巴基斯坦境內9個「恐怖基礎設施」目標地點發起襲擊。 印國防部說,此次軍事行動「目標明確、慎重且不會升級」。
中國外交部對今天凌晨印度的軍事行動表示遺憾,對目前事態發展感到擔憂。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也都是中國的鄰國。 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我們呼籲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的行動。
據路透社5月7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聽取了相關情況的簡報后,表示“這太遺憾了”。
特朗普是在白宮接受記者採訪時做出這一表態的。 特朗普還補充說:「我想大家根據過去的一些事情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了。 他們已經鬥了很久了...... 我只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 ”

新台幣上周五史無前例創下「一天升值超過 1 元」的紀錄,市場譁然,5月 5日匯市開盤不到半小時再度狂飆,連破 31 元、30 元整數大關,升值超過 1.3 元,最高已來到 29.59 元,法人分析,出口商和壽險業者恐哀鴻遍野,龐大的匯損會使壽險公司從大型金控獲利的金雞母,搖身一變成為重災區。
之前市場即傳出台幣可能因美國壓力而大幅升值,有的傳言數字更是一字頭。台灣央行已否認是美國施壓,直指是外資匯入,使台灣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再加上預期心理使新台幣暴升。
不過,市場質疑,上周五外資僅在集中市場買超 524 億元,並非驚人天量,何以造成新台幣有暴升 1 元的力道,而即便是 4 月股災外資賣超,也並未造成新台幣暴挫情形,今日股匯明顯脫鉤,究竟是何種力道造成新台幣狂飆,仍待央行解釋。
市場傳言此現象令人聯想到兩件事:
- 近期市場盛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其最終目標據傳是讓新台幣升值至 13.3 元。
- 1980 年代的廣場協議,美國迫使日圓急速升值,最終導致日本步入「失落的 20 年」。
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電子產業佔據主導地位,營收大多以美元計價。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將嚴重壓縮企業獲利。以台積電(2330)為例,依據過往法說會與法人預估,台幣每升值 1 元,將影響全年稅後淨利約 4%~6%。以 2024 年為例,台積電平均日盈餘約 22.8 億元,等同上週五單日升值可能導致其少賺近 1.3 億元。
因此,新台幣升值對台股形成「短多、長空」的局面。短期內,升值有助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外資加碼新台幣資產,首選即為台股。以 5 月 2 日為例,外資單日買超台股高達 387 億元,明顯反映資金效應。
然而中長期而言,匯率升值將侵蝕出口產業獲利,待至 7~8 月企業陸續公布財報時,若營收與獲利出現衰退,將對股市帶來壓力。
本次台幣升值主要並非本國基本面因素所致,而是受到美國貿易政策(尤其是川普重啟「對等關稅」)影響,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不足,導致美元走弱,連帶全球主要貨幣齊升。今年迄今,韓元升值 4.45%、歐元升值 8.81%、日圓升值 7.6%、而台幣升值 5.53%。可見 5/ 2台幣的大幅升值,屬於「落後補漲」,尚稱合理。若以5/3早盤價29.603與去年底收盤32.781相比,台幣已值11%,而美元指數從去年底收盤108.487至5/3早盤,也是升值11%,是否在此止升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