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熱門時事

fire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ribbons

川普自4/2開啟”對等關稅“之後,全球股債匯市,以及金價油價商品格都大幅波動,全球企業主與投資人贅贅不安,期待這些不確定性儘早告一段落。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5/6日表示,川普政府最快可能本周就會和某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宣布貿易協議,並對美國的貿易談判提出大略進度表,預估「今年年底前」將完成 80-90% 的貿易協議。貝森特說,川普政府正和 17 個主要貿易夥伴協商,但尚未與中國接洽。這番談話過後幾個小時,美國和中國雙雙證實將啟動貿易談判,由貝森特本周在瑞士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二(6 日)在白宮發表對貿易談判的最新立場,強調即使美中之間 90 天互徵關稅暫停期限即將到期,他仍不急於簽署任何貿易協議。他表示:「大家都問我什麼時候要簽協議,但我們根本不需要簽協議。」

川普5/6也表明態度指出,美國其實可以馬上簽訂多項貿易協議,但政府更重視協議是否對國家有利。他強調,美國市場對其他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稱「他們更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他們。」川普也透露,美國未來可能不再推動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轉而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國家統一課徵「最低關稅」,不再提供免稅待遇。

川普並以「超級精品店」自居,稱美國提供最高品質的商品,因此其他國家若想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支付相應代價。他表示:「我們當然會簽一些協議,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設定一個價格,讓想要和美國貿易的國家付出相對的代價。」

川普指出,他將與顧問團隊,包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 ( Scott Bessent) 與副總統范斯 ( JD Vance),共同制定「公平且合理」的關稅標準。他強調,這些數字的目的並非懲罰其他國家,而是為了實現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緣起〉起美國總統川普4/2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在經歷了數周對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的強硬姿態和局勢升級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決策出現了軟化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這種「遭遇現實」的過程,生動地展現了採取極端強硬路線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成本。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膽小鬼眨眼」,以及他隨後撤回威脅解僱聯準會主席的舉動,都顯示出其決策受到了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層面,促使川普改變態度的關鍵壓力源之一來自美國大型零售商的警告。包括 Target 和 Walmart 在內的高層執行官明確表示,如果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 145%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將在短短幾周內面臨物價顯著上漲,和商店貨架空蕩的窘境。

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一個重要考量。自川普上任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下跌 10%,且在他威脅要解僱聯準會主席後,市場出現了拋售。財政部長也體認到局勢的嚴峻,正在尋找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退路」。批評者認為,政府的「極端要求」直接導致了市場的不穩定和判斷失誤。

專家觀察到,這場「懦夫賽局」反而提升了習近平在中國國內外的地位,而美國的表現則顯得「不知情且漫無目標」。同時,其他大國,如俄羅斯和伊朗,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壓力,並試圖從中尋找川普可能表現出軟弱或能考驗他極限的跡象。

川普的對等關稅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

 

 















































































































































































































































































































熱門時事

fire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ribbons

川普自4/2開啟”對等關稅“之後,全球股債匯市,以及金價油價商品格都大幅波動,全球企業主與投資人贅贅不安,期待這些不確定性儘早告一段落。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5/6日表示,川普政府最快可能本周就會和某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宣布貿易協議,並對美國的貿易談判提出大略進度表,預估「今年年底前」將完成 80-90% 的貿易協議。貝森特說,川普政府正和 17 個主要貿易夥伴協商,但尚未與中國接洽。這番談話過後幾個小時,美國和中國雙雙證實將啟動貿易談判,由貝森特本周在瑞士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二(6 日)在白宮發表對貿易談判的最新立場,強調即使美中之間 90 天互徵關稅暫停期限即將到期,他仍不急於簽署任何貿易協議。他表示:「大家都問我什麼時候要簽協議,但我們根本不需要簽協議。」

川普5/6也表明態度指出,美國其實可以馬上簽訂多項貿易協議,但政府更重視協議是否對國家有利。他強調,美國市場對其他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稱「他們更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他們。」川普也透露,美國未來可能不再推動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轉而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國家統一課徵「最低關稅」,不再提供免稅待遇。

川普並以「超級精品店」自居,稱美國提供最高品質的商品,因此其他國家若想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支付相應代價。他表示:「我們當然會簽一些協議,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設定一個價格,讓想要和美國貿易的國家付出相對的代價。」

川普指出,他將與顧問團隊,包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 ( Scott Bessent) 與副總統范斯 ( JD Vance),共同制定「公平且合理」的關稅標準。他強調,這些數字的目的並非懲罰其他國家,而是為了實現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緣起〉起美國總統川普4/2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在經歷了數周對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的強硬姿態和局勢升級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決策出現了軟化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這種「遭遇現實」的過程,生動地展現了採取極端強硬路線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成本。川普在關稅問題上的「膽小鬼眨眼」,以及他隨後撤回威脅解僱聯準會主席的舉動,都顯示出其決策受到了多重複雜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層面,促使川普改變態度的關鍵壓力源之一來自美國大型零售商的警告。包括 Target 和 Walmart 在內的高層執行官明確表示,如果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 145%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將在短短幾周內面臨物價顯著上漲,和商店貨架空蕩的窘境。

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一個重要考量。自川普上任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下跌 10%,且在他威脅要解僱聯準會主席後,市場出現了拋售。財政部長也體認到局勢的嚴峻,正在尋找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退路」。批評者認為,政府的「極端要求」直接導致了市場的不穩定和判斷失誤。

專家觀察到,這場「懦夫賽局」反而提升了習近平在中國國內外的地位,而美國的表現則顯得「不知情且漫無目標」。同時,其他大國,如俄羅斯和伊朗,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壓力,並試圖從中尋找川普可能表現出軟弱或能考驗他極限的跡象。

川普的對等關稅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